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不泡茶的古人是怎么对待茶叶的 茶叶的流行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

不泡茶的古人是怎么对待茶叶的 茶叶的流行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

时间:2019-07-12 02:25:13

相关推荐

不泡茶的古人是怎么对待茶叶的 茶叶的流行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

中国人经常用柴米油盐酱醋茶来形容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这七样也是中国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最离不开的物件。

不过这里面的茶和其余的六个似乎不太一样,毕竟茶叶不能让人吃饱,其只是一种饮品。

不过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中国人对于饮茶的重视,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先民与茶叶的联系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只不过那时的茶叶还不是饮料,而是一种另类的蔬菜。

那么只产于南方的茶叶是怎么走遍神州大地的,它有是怎么一步步变成饮品的,其真正开始流行是在什么时候,又是因为什么呢?

精美的茶具

一、吃茶的先民

如今食品行业有一个很流行的趋势,便是将一些受欢迎的饮品变成干吃的形式,从最早的奶片到口嚼咖啡,现在甚至还有了可以干吃的茶叶。

这种设计除了新奇之外,也让消费者们可以在更多场合方便地食用自己喜爱的食物。

不过在最早的时候,茶叶其实就是干吃的,人类在熟练使用火之前都在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狩猎和采集是最重要的两种食物来源。

由于当时动物性食物不能加热,因此植物性食物是古代人类最重要的食物,其中既有甜美的果实,也有各类植物的枝叶。

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

那时地球还受到上一个冰河期的影响,因此全球的平均气温比现在要低一些,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也不能生长茶树,只有南方的部分地区才满足茶树的生长条件。

而从当地少数民族的一些神话故事里,我们也能看到茶叶在远古时代的重要地位。

比如在生活在云南省德宏地区的少数民族德昂族,就流传着一首古老的歌谣《达古达楞格莱标》,其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始祖的传说”,内容和其他民族的史诗大致相同。

在这个歌谣中叙述了德昂族的起源,据说在天地还是一片混沌的时候,世界上还没有任何生物也没有人类。

这时上天派下来了五十一对茶叶兄弟姐妹,他们在到达地面之后,遭到了黑暗恶魔的破坏,在兄弟姐妹齐心协力抵抗之下赶走了恶魔,也击退了可怕的洪水,便开始种植茶树,造福人类。

正在所有人欣喜之际,天降狂风,带走了五十个男子与五十个女子,只留下了最漂亮的小女子和最聪明的小男子,二人生儿育女,这才有生命出现,用自己的骨肉改造了大地,将茶树的种子散播各地。

德昂族百姓

而这些茶叶兄弟姐妹们在做完这一切之后,又彼此结成了夫妻,一代接一代,他们的后代便是如今的人类,德昂族便是这些人的后代。

而生活在湖南西部的土家族也流传着祖先的神话,和德昂族的故事一样,他们的祖先也和茶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土家族的传说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始祖叫做“苡禾娘娘”,她在年轻的时候上山采茶,在劳作的时候突然觉得口渴,便拿出了一把茶叶嚼了起来。

结果令人震惊的是,在苡禾娘娘下山回家之后,就发现自己怀孕了,她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回想起来才知道是因为吃了一口茶叶,而这一怀就是整整三年半的时间。

结果苡禾娘娘一下就生出了八个孩子。她没有足够的能力养活这些孩子,便将他们送到大山里自由生长。结果他们靠着喝虎奶长大,都成为了土家族的祖先。

土家族少女

这两个故事中茶叶都与民族的起源有着直接关系,这说明当时茶叶在当地先民的生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最近的考古研究也在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中发现了茶籽的存在,这说明当时的人不单单是开始食用茶叶,甚至有可能已经掌握了种植茶树的技术。

而且直到今天,生活在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同胞们还依然保留着食用茶叶的习惯,比如前面提到的德昂族,他们会采摘新鲜的茶树嫩芽,将其晒干后和盐拌在一起,然后塞到竹篓里,几天后就可以和其他香料一起拌着吃了,这就是有名的盐腌茶。

盐腌茶

基诺族人则是把鲜嫩的茶叶直接搓碎,然后将他们放到大碗里面,和辣椒粉、蒜泥、果汁混合在一起,最后加入山泉水冲开就成了清爽的凉拌茶了。

时至今日许多茶农在采摘茶叶的时候也会将茶树嫩芽摘下大快朵颐,这其实都是远古食性的孑遗现象。

二、茶文化进入中原

在中国南方先民们吃茶叶的时候,中原地区的百姓还不知道茶叶为何物。直到公元前两千年左右,中原地区的气候才逐渐转暖,这为茶树的北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由于当时中国各地之间的交通还不是很方便,因此在西南地区极受重视的茶叶,在中原地区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

虽然《诗经》中记载着商朝时人们就已经开始采摘茶叶了,但是当时茶叶只被人们当做一种特殊的蔬菜,而且似乎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它。

《诗经》书影

比如在《诗经》的《邶风·谷风》中就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说法,这里的荼就是先民们对于茶的称呼,到了汉朝的时候这个字才逐渐被我们熟知的茶所取代。

从这句诗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人们还在把茶叶当做蔬菜食用,并没有冲泡茶叶或者煮茶的做法。在西周开国之后,曾经提出了“六饮”和“四饮”的概念,而茶叶并不在其中。

不过当时西南地区的百姓们已经将茶叶视作珍宝了,据史料记载,他们曾经在周武王法伐纣的时候将茶叶当做贡品奉献给武王,只不过武王会怎么看待这些香茗,就是我们不得而知的了。

武王伐纣

另外在西周时茶叶还被当时的中原百姓拿来当做提神的药物,这进一步说明当时的茶叶并没有成为一种日常的饮品,即使作为食物也是极不常见的。

不过比起之前,茶叶终究还是走到了更多人的视野里,不再拘泥于南方的某些地区了,慢慢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这对于茶文化的启蒙而言是一件难得的好事。

至于中原百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饮茶的,历史上也是有比较统一的观点的,那便是战国末期。

在顾炎武的《日知录》里有“自秦人取蜀后,始有茗饮之事”的记载。这样的记录说明了两件事情。

其一是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中原地区有人会食用茶叶或者将茶当做药物,用来提神醒脑,但是没有人用它来冲泡饮品。

其二是在秦军入蜀之前,中原地区和西南地区的文化交流并不频繁,所以中原地区的人们不了解茶叶到底如何饮用,有何功效。

作为茶叶的发源地,四川地区的百姓和茶叶已经打了几百年交道,我们有理由相信那时当地已经发展出了固定地饮茶的习惯,而且茶叶在当地一定也有着非同凡响的地位。

这点从当地出土的部分文物中也能够看出端倪,1965年的时候四川省成都市附近曾经出土了一件战国时期的青铜壶。这件青铜器制作地十分精美,其壶身上更是利用金属嵌错的工艺刻画了三层图案。

采茶少女

这些图案描述的是当时百姓的日常生活,其中就有一名少女采摘茶叶的画面,画面上的少女正在用一个很长的木棍扫打着树叶,这和如今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采茶的方式十分类似。

要知道这样的青铜器在当时可是价值不菲,这也凸显出当时茶叶在四川地区的重要性。

虽然夏商周三代的中原地区并没有兴起饮茶热潮,但是在这段时间里茶叶逐渐成为了百姓们熟悉的事物,这对于茶文化的发展也是有重要意义的。

三、饮茶新风尚

在秦国灭蜀之后,中原地区的百姓们才明白原来茶叶不仅仅可以用来做食物和药材,更可以拿来饮用,不过由于汉朝的时候中国的交通依然不是很发达,因此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有机会品尝到茶叶。

不过对于当时四川地区的百姓而言,饮茶已经完全变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比如西汉时期的王褒就十分喜欢饮茶,为此他还特地为自己家的仆从制定了规矩,那就是每天煮完茶之后,必须要将茶具清洗干净,而茶叶则必须要到武阳去买。

彭山县的茶田

当时王褒所说的武阳就是今天的四川省彭山县,那里距离成都有整整几百里的路途,在西汉的时候要走这么远的路程可是不容易的,没有汽车没有公路,只能一步一步走在山路上,单单为了买些茶叶,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王褒对于茶叶的喜爱。

更关键的是,从这份珍贵的文本中,我们看到当时四川地区的百姓已经拥有了专门用来泡茶饮茶的茶具,这说明此时茶叶已经和其他食品发生了区别,这也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在两汉时期由于生产力和交通的不发达,导致在中国的大多数地区,茶叶都依然是个稀罕的物件,因此当时茶更多地被当做一种可以提神的食品和饮料,而非日常饮品。

比如神医华佗就在他的《华佗食论》中写下了“苦荼久食,益意思。”即食用茶叶可以让人更有精神。

直到东汉末年的时候,随着中国的政局再次进入动荡,中国文化的重心也开始稍稍向南部偏移。

连年的征战虽然给百姓们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但是也确实让中国各地的文化产生了一次新的交汇与融合。

东吴皇帝孙皓

在这个过程中,长江上游的饮茶文化便得到了很好的传播,至于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饮茶更是逐渐变成了一种全新的风尚。

在《三国志·吴书》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剪,或密赐茶荈以当酒。

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可考的“以茶代酒”,这说明在三国时期茶的地位已经和酒一样,成为了宴席上必备的饮品。不过此时古人们喝的茶和现代的茶叶却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同为三国时期人士的张揖便记录了当时最常见的饮茶方法,他说当时来自四川的茶叶都是茶饼形式的,那里的茶农在采摘茶叶之后,会将其和米浆混合在一起,然后再烘干。

而其他人在得到茶饼之后,需要先将茶饼放到火上炙烤,等到其变色之后,再将其放到容器中捣碎,然后用热水冲泡。不过在冲泡的过程中还要加入葱姜橘子等香料,这一整套流程下来之后,方才算大功告成。

由于当时的茶饼中含有米汤的成分,因此最后冲泡出来的饮品要比茶水浓稠得多,这便是所谓的茶汤了。

南北朝时期佛教雕塑

而茶叶真正在全国范围内风靡,还要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我们知道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的关键时期,中国不但在这一时期完成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中国本土化的佛教和道教也是在这一时期成型的。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受到了极强的冲击,许多士大夫阶级在看到黑暗的统治阶级和悲惨的百姓生活之后,对于自己的理想抱负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这也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大夫阶级中出现了出家的热潮。

由于在南北朝时期道教的发展远不如佛教兴盛,佛教对人的影响已根深蒂固,可以洗涤人的心灵,忘记生活中烦心的事情。

而且他们对于士大夫文化也没有很好地吸纳,因此士大夫们纷纷转投佛门,希望在这里找寻心灵的慰藉。

在当时的南朝甚至连皇帝都做了出家人,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更是写出了当时佛教的鼎盛。

而在佛教的众多门派里,最受士大夫欢迎的是发源于中国本土的禅宗,因为其和中国传统胃癌的对接是最为完善的。

当时修行禅宗的关键是要保持内心的安定,断绝一切欲望,这对当时的士大夫阶级来说可并不是那么好做到。

出家的梁武帝萧衍

不过很快就有人发现了茶叶在修行时的妙用,它不但能够帮助修行者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更能让他们暂时忘掉其他欲望对自己身心的干扰,洗清头脑里的污浊。

茶叶的这一功效成功地成为了众多士大夫阶级争相追捧的佳品,这也让茶叶在社会上更加频繁地流动起来。

而且随着饮茶在士大夫阶级间流行开来,这种古老的食材也被赋予了全新的文化内涵,有人将茶叶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静、和、雅联系起来,让茶的地位陡然上了一个台阶。

在士大夫阶级们忙着品茶帮助自己精心养神保持注意力的时候,茶叶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依然是一种相对奢侈的商品。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茶叶没有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益处。在茶叶需求量陡增的背景下,中国南方的不少地区都开始大规模种植茶叶,这给当地种植茶叶的百姓带来了不少收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种植茶树的行业之中。

茶树

在晋代文人杜育所写的《荈赋》中就有这样的描写:

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

其中的内容充分说明了当时茶叶种植面积之广大,这也为之后茶文化的持续兴盛奠定了地域基础。

在饮茶成为士大夫生活新风尚的同时,人们也开始制定种种饮茶的规矩,饮茶之人开始重视茶具的制作,饮茶的方法,并归纳总结出了不少经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百姓的生活富裕了起来,平民百姓也可以买得起茶叶了,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饮茶、品茶。

这让饮茶正式成为一种文化,并在之后的千年中都保持了惊人的生命力。

从中国饮茶文化的早期发展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出让茶叶从普通蔬菜走向中国代表饮品的行列,除了先民们的尝试和发现之外,还需要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这才是茶叶走出大山迈向广阔大地的关键所在。

代表阴阳和谐的茶具

而且茶文化流行的背后,还有众多士大夫阶级为其赋予的文化底蕴,正因为茶叶在食用价值外拥有更高的精神内涵,才使得其在中国流行千年而不衰。

饮茶对于人身体的益处数不胜数,了解的人也越来越多。

现在,不止是中国人,连外国友人也知道喝茶对身体的好处,可见中国的茶文化已经发展到世界多个国家,对世界影响深远。

相信随着一带一路的开展以及中国的进一步开放,茶文化必定会和其他地区的文化产生交融,拥有新的时代意义,并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焕发光彩。

注:

本文关于中国茶文化沿袭的内容,参考自《中国茶文化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作者陈文华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清风文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