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呕心沥血:为什么李贺被称为“诗鬼”?

呕心沥血:为什么李贺被称为“诗鬼”?

时间:2021-06-01 16:59:00

相关推荐

呕心沥血:为什么李贺被称为“诗鬼”?

唐德宗贞元十三(公元797)年,一个奇闻在洛阳的大街小巷不胫而走:城里出了个神童,7岁就能写诗,出口成章,胜过大人。著名文学家韩愈和他的文友皇甫湜,听到这个传闻都不太相信。细一打听,这个写诗的孩子原来名叫李贺,家就住在城南,于是他俩便约定亲自走一趟,想看看这个神童到底是真是假。

这天下午,两人骑马来到李家,韩愈拿出传抄来的一首诗,问小小的李贺:“这是你写的吗?”李贺不紧不慢地看了看说:“是的,小生岂敢掠人之美!”韩愈又问:“你能以我和皇甫湜大人来看你为题,当场再作一首诗吗?”李贺又黑又亮的眼睛忽闪忽闪地眨巴着,调皮地说:“两位大人想考我呀?行!”只见他走到桌旁,摊开纸、磨好墨,拿起笔,旁若无人地疾书起来: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钜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照耀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这里的开头六句写韩愈、皇甫湜的华丽服饰、精美鞍马、豪气威风和在文坛的崇高声望。中间四句写他俩胸中仿佛藏着灿烂的星辰,学识渊博、气宇轩昂、才艺精湛、可与老天争功。最后四句说,自己虽然如秋风中飘飞的蓬草,但今天两位大人光顾,顿觉神采焕发,借助两位提携,将来绝不像蛇一样爬行泥土,而要如巨龙遨游碧霄。若不是当面赋诗,谁会相信如此气势宏放,辞、意俱佳的诗作,竟会出自7岁孩童之手?韩愈和皇甫湜捧读诗篇,喜不自禁,大为赞赏。李贺因此名声大振,10多岁时,他已和当时著名的诗人李益齐名了,人称“二李”。

然而,“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李贺年纪轻轻就锋芒毕露,自然遭到一些人的嫉妒和怀恨。他19岁那年,雄心勃勃地在长安报名考进士,谁知临考前,忽然接到主考官员的通知:他不能参加考试,否则就犯“讳”。什么叫犯“讳”呢?这是封建社会里的一种可笑的规定,即凡事高贵的、尊长的人,他们名字里有的字,做臣子、做儿子的就不得使用,这叫“讳”,如果用了,就是犯“讳”。举个例子说,汉高祖名叫刘邦,为了“避讳”,原来该说“邦”的地方,都得换说“国”字。李贺父亲的名字叫李晋肃,其中“晋”与进士的“进”同音,主考官员说他如考进士,就犯了父名的“讳”,而是同音相“讳”了。实质上,无非是一些与李贺争名的人,看他才华过人,技高一筹,所以在宦官权贵那里略施小计,取消他考进士的资格,以清除他们仕途上的“劲敌”罢了。

遇到这种明知故意的刁难,却又有口难辩的事,李贺也无可奈何,只好怀着满腔怨愤,退出了考试。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太大了,他曾在《开愁歌》这首诗里说:“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一个20岁的年轻人,心绪竟像枯萎的兰花一样,可见他当时是多么悲愁郁闷,心灰意冷。

韩愈十分同情他的不幸遭遇,除写了一篇《讳辩》为李贺说话外,还花了很大力气,于第二年(元和五年,公元8)推荐他做了“奉礼郎”。这虽然只是皇家举行祭祀典礼时帮忙打杂的小官,对于才高志远的李贺来说,太大材小用了,但为了维持生活,他只得委屈干着。当了3年“奉礼郎”,越干越觉得无聊,所以24岁那年,他弃官离京,到潞州(今山西长治)投靠亲友混了一阵子。回洛阳家中不久,他就一病不起,英年早逝了。他死时只有27岁,在中国古代著名诗人中,寿命比较短的一位。

不过,人生的价值向来不是以寿命的长短来确定的。李贺虽然命短,但他的诗作却如苍松翠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受到历代诗人的重视和好评。他写的诗,构思奇特、想象怪异、用词新颖、技巧高妙,是中国古代最富有独特风格的诗人之一。请看他的代表作之一的《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这是一首咏史诗,所写的是这样一件事:魏明帝派官员去长安,拆除汉武帝时期铸造的金铜仙人塑像,准备把它搬到洛阳,放在皇宫大殿前作摆饰。诗的前四句感叹韶华易逝,人生短暂,写显赫一时的汉武帝埋葬茂陵古墓之中,他的魂魄夜晚出巡,人们仿佛听到马嘶声,而天一破晓,却一点踪迹也没有。他生前营造的三十六座离宫别馆,画栏犹存,挂树飘香,却青苔满地。中间四句运用拟人化手法,写金铜仙人离别故地时凄凉情态:魏国官员驾车载着铜人,启程东去千里,一阵悲风扑来,酸痛刺眼,看着只有汉代的冷月想照,铜人不禁流下重浊如铅的泪水。后四句进一步写出城后途中的哀惋景象:长安古道上,只有枯败的衰兰送行,此情此景,苍天如果有情,也会因哀伤而衰老:铜人手托承露盘渐渐远去,月色更加荒凉,渭水抽泣的波声也听得越来越小了。

这首诗构思新奇,造语惊人,意境瑰丽:一开始说到汉武帝,流露出对一代伟业的向往和惋惜,但诗中的汉武帝竟以幽灵出现,似有似无,令人震骇;接着又把金铜仙人塑像、道旁衰兰、苍天明月等人格化,让它们流泪、哀痛、衰老,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种似真似幻、凄艳迷离的艺术手法,在李贺的其他诗中反复出现,以至形成了他的独特风格。

李贺的诗写得怪,作诗的习惯也与众不同。他从来不是先李题,后作诗,而是一大早就骑着条小毛驴,让一小奴背一个古趣盎然的“锦囊”跟在后面,一边在郊外溜达,一边寻觅诗句。每想好一句,就赶紧记在纸条上,塞进“锦囊”里。这样东游西转,傍晚才回家。每当老母亲掌灯倾倒锦囊,见到纸条纷纷飘落,就忍不住心疼地说;“哎,你这孩子,非要把一颗心呕出来才罢休么?” 吃罢晚饭,李贺便一人关在屋里,细细推敲白天所得佳句,然后整理成篇。这时,是他创作最苦的时候,心中诗潮迭起,激荡胸襟,左右冲突,不能自己,常常为改动一字,苦思不得,捶胸顿足,痛楚不堪。正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思焦面如病,尝胆肠似绞。”

由于李贺的诗是如此“苦吟”得来,所以在遣词造句、缀句成篇上别具匠心,造诣极深。宋代诗评家指出:他的诗善用黑、光、金、紫、青、黄等字眼,染成穰丽的色彩;又常用鬼、梦、泣、血、死等字,造成奇诡阴暗的气氛,颇有“鬼才”,是不无根据的。人们之所以称他为“诗鬼”,其缘由就在这里。

如果把绚丽多彩的唐代诗歌比作百花园,那么,李贺的诗则是其中的奇花异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