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秋去冬来 李清照写下一首词 半是凄凉 半是洒脱 令人回味无穷

秋去冬来 李清照写下一首词 半是凄凉 半是洒脱 令人回味无穷

时间:2024-03-03 08:19:55

相关推荐

秋去冬来 李清照写下一首词 半是凄凉 半是洒脱 令人回味无穷

秋去冬来,年华向晚,万木萧索,站在季节转角处,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萦绕在心间。

那些随风而落的红叶,褪尽霓裳的残荷,傲霜而立的梧桐,仿佛都在诉说着季节的荒凉。

800多年前,李清照写下一首《鹧鸪天》,道尽家国之思,半是凄凉,半是洒脱,令人回味无穷。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古代不乏能诗善词的才女,但是千百年来令后世无数人叹服的也就李清照一人而已。

她的很多作品并不局限于表达闺阁女子的幽怨,例如她的豪放代表作《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浪漫神奇,恢弘壮阔,豪迈之气丝毫不输男子汉大丈夫。

还有《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一字一句,力透纸背,令多少男儿自叹弗如。

而这首《鹧鸪天》是她南渡之后的作品,虽然具体创作时间有些争议,但这并不影响后人对这首词的欣赏。

词中所流露出的那种忧国怀乡,寄情于茶酒,半是凄凉,半是洒脱的情怀,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词的上半阕开头两句点明了季节,营造了悲凉的氛围,为后文的抒情张本。

秋末冬初,天气渐渐转寒,虽有阳光照射着窗户,却依然让人觉得萧索冷落。

昨夜寒霜侵袭,院中本就萧条的梧桐,更加衰败。

这里最值得玩味的是“上”字和“恨”字。

前者写出了寒日逐渐升高的一个过程,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侧面表明了词人当时已经站在窗前很久了,突出了她百无聊赖的情绪。

而后者则是将梧桐拟人化了,将词人那种说不清,道不尽的愁情,婉转而深刻地表达了出来。

不言情,而情自现,不写愁,而愁自浓,融情于景的最高境界,词人显然深谙此道。

接着的后两句,“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以对偶的形式,描写了两个生活画面,进一步烘托词人的内心世界。

李清照喜欢喝酒,这一点在她的很多词中都有所体现,而茶本就有解酒的功效,苦茶效果更明显,词人酒后喝苦茶,说明她饮得多,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更突出了她内心愁苦之深,之浓。

而“瑞脑”是一种香料,李清照的很多词中都曾提及,例如《醉花阴》中的“瑞脑消金兽”,《浣溪沙》中的“瑞脑香消魂梦断”

对词人而言,它已不仅仅是一种香料了,更是烘托凄凉环境的载体。

所以这看似普普通通的两个生活场景,实际却将词人寂寥而愁苦的心情渲染得淋漓尽致。

那么词人究竟为何而愁苦呢?接着来看下半阕。

换头三句“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天涯漂泊,思亲念家的凄苦心境。

原本秋分之后,昼渐短,夜渐长,但是词人却偏偏说白日依然很长,可见词人内心的愁苦该有多深,才会有度日如年之感。

而“仲宣”是指“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年轻时因躲避战乱,客居荆州,满腹才华,却不受重用,后来登上当阳县城楼,写下一篇《登楼赋》,表达了怀才不遇、忧国怀乡,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心绪,引起了后世很多文人的共鸣。

李清照当时同样是因为战乱,流寓江南,与王粲当时的情景相似,但是词人却说“更凄凉”。

一个“犹”字,一个“更”字,这两个无实义的虚词,将她内心的愁情推向的顶端。

原本词人应该顺着这样的情感脉络收束全词,但她并没有这样写,而是宕开一笔,“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秋末冬初,正是菊花盛放的季节,词人望着一丛金黄夺目的菊花,想起昔日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突然便释怀了。

既然回乡无望,那么不如开怀痛饮,一醉方休,如此才不负这篱前绚烂的秋光。

“随分”、“莫负”表现的是一种及时行乐的心态。

让人想到了苏轼在《望江南·超然台作》所写的“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是真潇洒也好,是故作超脱也罢,都让人感受到了词人那不输男儿的豪迈襟怀。

整首词来看,大部分都在写愁,但这种愁不同于一般的闺怨,而是包含了对国家的担忧,对故土的思念。

而且结尾又将词意宕开,半是凄凉,半是洒脱,提升了整首词的境界,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