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你知道中国古人怎么过劳动节吗?没有休息的借口 却比今天潇洒

你知道中国古人怎么过劳动节吗?没有休息的借口 却比今天潇洒

时间:2019-03-30 05:15:23

相关推荐

你知道中国古人怎么过劳动节吗?没有休息的借口 却比今天潇洒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首先江阳沽酒客向全天下的劳动人民致以诚挚的问题,顺便问一句你们是放假还是在劳动?如果劳动你们是可以多赚钱,还是因为有加班工资?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吧,今天的劳动节已经是国家的法定假日,而且作为国际劳动节,基本上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同。当然放假与否因地方和因人而异了。

作为一个人文历史研究爱好者,沽酒客今天就来跟大家谈谈我们中国古代的劳动节,这里跟现在的劳动节可是有区别。

关于国际劳动节的来历,显然不是中国人提出来的,古代虽然民俗节日众多,但是显然没有当代的中国人那么多节日可以过,虽然今天过节的目的就是为了刺激消费或者实在没有上班的兴趣为主,但是大多数人其实还只能谈节日,而必须继续工作,所以劳动没有节在如今,是一部分人生活的常态。

而如今世界通行的国际劳动节,起源于十八世纪末,显然你看了下面的文字就知道节日的诞生并不是一件痛快的事情。

因为在那时候,美国和欧洲等许多国家,逐步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以维护这个高速运转的资本主义机器,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

今天的八小时工作制,显然在那个时候是不成立的,18个小时左右是常态,后来卓别林在《摩登时代》进行了深刻的讽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外国老一辈的劳工们同样如此,为了争取合法的权利,他们就开始罢工。一开始资方是不妥协的,当然想镇压,不过显然他们小看了无产阶级的力量。于是西方部分国家政府开始推行八小时工作制。资方视若罔闻,根本不理会,后来就爆发了更大规模的罢工,甚至出现流血事件。资方的“民主”伪善面具也扯了下来,最终团结就是力量,在广大工人群众不惧资方淫威和霸权的威胁下,继续斗争争取来了属于自己的权利。

在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这个节日最终在全世界流行起来。

不过比起当作游行活动的欧美,东方则成了假期休息人。

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得很晚,士农工商,显然在漫长的奴隶制时代和封建时代,对于资本这个东西大家并没有太多感触。一个东方农业大国,一个农耕文化的地域,不劳动简直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古代实实在在的农夫显然比今天拿着农村户口的人多,今天很多人只是身份是农民,而并没有多少人干农活了,不过在那个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年代,劳动是光荣的,休息是可耻的。所以今天我们还能说出劳动是光荣的这一响亮的口号。这也跟地域特征有关。

有传说中国最早的劳动节可以追溯到人皇伏羲时代,古书有记载: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新春二月初二,都要率领各部落首领“御驾亲耕”,以显示他对农耕的重视。

而最后一个半奴隶半封建时代周朝,司马迁的《史记》也有记载:周武王在二月初二不仅会举行规模盛大的仪式,更亲自带领满朝文武百官耕田劳作,以此拉开全国农耕的序幕。

后来许多朝代政府,更把二月二定为一年开头的重要节日,农耕节,其实就是劳动节。但是古人的劳动节就是劳动节,你下地干活,这一年恐怕都要闹饥荒。连皇帝都要假模假样地挖两锄头,何况那些只能靠种地的人们。

到了宋元时期,二月初二的含义进一步扩大,既是“耕事节”,又是“花朝节”、“踏青节”。但因为古人认为,二月初二甘霖将至,春耕劳作也要由此开始,所以不管节日内容如何变化,劳动的性质都一直得以延续。

老百姓耕作完毕,也会做一些休息调整,自娱自乐,于是民间就发展出来很多跟劳作相关的民俗文化,比如竹枝词、薅秧歌,劳动号子,以及各种祭祀活动。

古代的劳动节虽然没有休息,大家共同劳作,相互帮衬,并且田间地头里也打情骂俏中飞出一首首谐趣的山歌,也算是另外一种休息了。

当然,他们没有加班工资,也没有五险一金,干得多,年景好,除了上缴税赋,好歹能有个安乐茶饭,要是遇到不好时候,那就看谁叫有余粮了,不然可苦了。

所以,不劳动没饭吃,劳动太多累的吃不好饭,看来凡事过犹不及啊。当然有些人更不一样,他们用脑子,不用体力,所以才有阶级的出现,不过如果不是给你打工佃农的情况,给自己干的小农经济,在古代大多数应该是比较愉快的。寄人篱下任何时候都自在不起来啊。

劳动快不快乐是个人的感觉,付出和收获检验它的标准,但是我总觉得人活着还是得干点事情,总是有意义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