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孟浩然本有希望出任高官 因错背两句诗惹怒皇帝 最终与仕途无缘

孟浩然本有希望出任高官 因错背两句诗惹怒皇帝 最终与仕途无缘

时间:2022-03-03 03:41:03

相关推荐

孟浩然本有希望出任高官 因错背两句诗惹怒皇帝 最终与仕途无缘

文/格瓦拉同志

唐朝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众多,个中翘楚当首推孟浩然,其名望之大、诗才之高,以至于连李白都曾由衷地感慨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不过,这位名扬天下的大诗人在政坛上却屡屡碰壁,终其一生也未能跻身庙堂,去实现他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抱负,之所以会如此,跟孟浩然一次糟糕的表现有关。一切,还要从孟浩然的经历说起。

孟浩然生于襄阳,年轻时崇尚气节、喜欢扶危济困,再加上天性聪颖、诗文俱佳,由是渐渐知名于当世。然而孟浩然虽然很有才,但起初对入仕并不上心,年纪轻轻地便跟随挚友张子容隐居在鹿门山读书、作诗,彼此间相互唱和,过得不亦乐乎(“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见《新唐书·卷二百零三》)。

然而隐居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张子容便动了通过科举求仕的心思,最终在先天元年(7)冬辞别孟浩然,到京师长安去应试。张子容走后,孟浩然再也没办法安定身心,于是没多久也走出鹿门山,准备到外面闯荡一番,去实现他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抱负。这一年,孟浩然刚好25岁。

在唐朝,读书人要想跻身仕途,最常见的途径便是参加科举(包括进士、明经等科),尤其是进士科最为“吃香”,前途也最为光明。然而进士科的考试极其严格,录取人数又最低,所以很多读书人往往考到头发、胡子都白了,也未能如愿。除此之外,读书人还可以通过诗文干谒高官显贵,一旦被他们赏识、推荐,也有可能得到任用。

孟浩然出山后漫游长江流域,在广交大诗人李白、王昌龄等人为好友外,便是用诗文干谒高官张说、张九龄、韩朝宗等人,以求进身之机,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并没有得偿所愿。开元十六年(728年),走投无路的孟浩然被迫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名落孙山,这一年,他刚好40岁。

虽然半生蹭蹬却依然未能踏进仕途之门,但孟浩然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继续留在长安,通过献赋以求赏识。由于孟浩然诗名很大,所以在太学赋诗时曾名动公卿,使在场众人纷纷为之搁笔,无人敢于抗衡。正是在此期间,孟浩然结识了大诗人王维,并与他结成忘年交。

王维此时已在长安做官,不仅能写一手好诗,而且精通书画、音乐,由是年纪轻轻地便成为王公贵族的宠儿,连唐玄宗都对他青睐有加,时不时地会到官署中跟他探讨诗歌、音乐。而王维因欣赏孟浩然才学的缘故,也曾数次把他带入官署,由此给孟浩然、唐玄宗的“邂逅”制造了机会。

且说某日王维正在官署中跟孟浩然谈论诗文,突然守门人禀报称皇帝将至,吓得孟浩然赶紧藏在床底下,以免被唐玄宗发现。没想到唐玄宗进入官署后没多久,便发觉床底下有动静,便向王维询问原因,后者不敢欺瞒皇帝,只好以实情相告。

唐玄宗是个爱才之人,加上之前早已听闻孟浩然的大名,所以非但没有动怒,反而笑着跟王维说:“朕久闻孟浩然诗文俱佳,却一直未能亲眼见见他,如今既然就在官署中,为何要躲藏不出呢?”紧接着,皇帝下诏令孟浩然出来,并让他背诵最新的诗作。皇帝这样做明显在考验孟浩然,一旦对方表现出色,必定会被拜为大官。

然而,孟浩然大概是很紧张的缘故,一时间“脑子短路”,并没有多想便张口背诵新作。没成想,这首诗中有一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让皇帝听后倍觉不爽。只见唐玄宗冷冷地盯着孟浩然,然后以冰冷地口气说道:“卿从没向朕求过官,朕也不曾抛弃卿,怎么能讲是‘不才明主弃’呢?”

唐玄宗顿了顿,继续说道:“况且卿既然久病在身,还来京师求进作甚?不如回乡养病去吧!”说完,唐玄宗拂袖而去,只留下呆若木鸡的孟浩然,和连连叫苦的王维。就此,孟浩然尚未进入仕途便被判处“死刑”,此后再没有机会做官。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孟浩然因背身毒疮,最终不治而死,终年52岁。

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开元末,病疽背卒。引文同上。

史料来源:《旧唐书》、《新唐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