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生活美学:诗意栖居 发现美好

生活美学:诗意栖居 发现美好

时间:2023-07-02 12:34:23

相关推荐

生活美学:诗意栖居 发现美好

“美是心中的一种感受,只能会意,却难以用言语表达。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

读过朱光潜的《谈美》,美学的概念在脑海中越来越清晰。

美不是联想,不是考证,也不是批评。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

但这种关系并不如康德和一般人所想象的,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

朱光潜是中国当代美学大师,中国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他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半个世纪在美学领域的研究是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缩影,他所构筑的美学体系博大精深、融贯中西。

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他的文章字字珠玑,通俗易懂,深受美学专业学习者和普通大众喜爱。

美的本质是一种意象,是抛开了思考和利害关系之后的独立直觉。

《谈美》是朱光潜最好的作品,也是一本顶级的、关于美的蒙学读物。

在一般人看来,美即是肉眼所见,而部分哲学家认为,美是心灵的产品。

在《谈美》这本书中,朱光潜告诉我们:美是物和你,客观的存在,加上审美的眼睛,才能看到美的存在。

《谈美》写于1932年,朱光潜在开场话中如此写道:“现在青年不应该再有错综复杂的心境了。他们所需要的不是一盆八宝饭而是一帖清凉散。想来想去,我决定来和你谈美。”

这本书是朱光潜的美学代表作,生活美学家刘悦笛主编,内容精挑细选,除了收录《谈美》全编17篇外,另外附加了《谈美书简》《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美学书里的“谈美” 精要9篇,以及“近代实验美学”的内容,是一部更广泛意义的“谈美”。

01美从哪里来?

在书中,作者说他的寓所后面有一条小河,在晚间常到那里散步,走东岸时,觉得西岸的景物比东岸美;走西岸时,适得其反,觉得东岸的景物比西岸的美。

“同是一棵树,看它的正身本极平凡,看它的倒影却带有几分另一世界的色彩。我平时又欢喜看烟雾朦胧的远树,大雪笼盖的世界和更深夜静的月景。本来是习见不以为奇的东西,让雾、雪、月盖上一层白纱,便见得很美丽。”

不仅如此,种田人常羡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人常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这是什么缘故呢?

原因就是人们在看待离自己有些距离的事物,就好比站在陆地上看海雾,不受实际切身的厉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眼中美妙的景致。而看自己的境遇,看身边的景物,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道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行程、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

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白,想要发现事物本身的美,一定要从自身世界跳出来,以无所欲求的心态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看到事物本身的美,必须把它摆到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

人们在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等的审美过程中,必须保持特定的、适当的距离,如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

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距离太近,就领略不到事物的整体美。

如果距离太远,看不清事物的细微之处也难以欣赏事物的美。

只有保持合适的距离,才能发现美。

02美是什么?

生活美学源于生活,当你拥有什么样的生活,你就活在什么样的美感中。

生活美学的概念出现在人类语言体系中,最早能追溯到19世纪末,伟大的作家、诗人、王尔德预判过:生活美学是生活与艺术的最终结合。

如今,美在社会主活中没有一致的定义,因为每个人拥有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各有不同从而对美都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生活中探讨美、发现生活中的美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在《谈美》这本书中,作者说:“美是物和你,客观的存在,加上审美的眼睛,才能看到美的存在。”

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它与人们的意识有关,还与人们的价值取向有关。

20世纪,“生活美学”的概念产生。波普艺术、行为艺术,消解了艺术审美与日常生活的边界。设计行业的蓬勃发展,让日常用品变得极具审美意味。“审美生活化”、“生活审美化”、“美是生活”,这些观念应运而生,得以普及。

生活美学是生活方式的表现形式,能让身体释放压力、陶冶情操、掌握技能,获得更多同理心、精神寄托、成就归属和荣誉感,以此对抗和消解焦虑、抑郁、忙碌、空虚、负能量。

我们应该培养出自己的审美理想,在平凡生活中,体味美,感受美。

03美有什么特点?

在书中作者说,“美”是事物形象在直觉上的一个显现,其美感全在欣赏对象本身,即它的姿态和气质完整地融为一体,再与人的情趣交感共鸣,使人生出欣赏的意趣来。

“心无他物”地欣赏客观事物,可以衍生出一种纯粹的美感体验,与内心的艺术审美情趣相契合。

美感的构建始于直觉,与心灵的情趣相互贯通,最后得到灵魂的共鸣与升华。

作者认为对“美”的欣赏是不带有任何现实需求的纯精神思考,这样才能看到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精神价值。

这种精神价值是“美”所营造的意境,通过人脑思维而反映出的虚幻 “实景”。

欣赏的过程本身不带任何实用与功利的因素,只关注于事物本身及大脑所营造出的特有“实景”。

物的具体形象是物理,人的感官体验是人情,二者缺一则不能在欣赏过程中完完全全地见出美。

事物自身要有使人感到美的可能,再加以人情作为辅佐,美的欣赏才会显现出来。

就好比赏松,欣赏者眼里的翠绿挺拔是物理,高风亮节则是心灵赋予的人情,二者交相辉映,才是一次完整无缺的欣赏活动。

在“兵荒马乱”“利害纷扰”的现实生活中,于何处安放这颗“自由的心灵”?就在于审美为我们拓开的那一片天地之中。

要驰骋于这一天地,“欣赏”和“创造”,它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至于如何欣赏、如何创造,在《谈美》这本书中列出了基本的方法论的内容。

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在日复一日之中,抽出一些时间,去静心聆听一段音乐,去驻足欣赏一幅画作,去与书中的人物对话,去与沿途的风景对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