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因为这首诗 孟浩然断送仕途 世人称其为“得意之作 失意之诗”

因为这首诗 孟浩然断送仕途 世人称其为“得意之作 失意之诗”

时间:2021-03-02 10:57:44

相关推荐

因为这首诗 孟浩然断送仕途 世人称其为“得意之作 失意之诗”

迷茫于眼前的苟且,不如在诗词中流连心灵的远方。

孟浩然(689-740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描写自然风光山水,田园隐逸生活,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在我们的印象中,孟浩然是超脱、潇洒的隐士。其实,出生在盛唐时期的孟浩然,一直抱着济时报国、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他广交朋友,结识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却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唐开元十六年(728年),三十九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之后,孟浩然仍留在长安献赋以求赏识,也就是在此时,孟浩然与王维结交,王维为孟浩然画像,两人成为忘年之交。这本可以为孟浩然的仕途奠定坚实基础,但是因为一首诗,孟浩然亲手毁掉了自己的前途,这首诗就是《岁暮归南山》。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唐代)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落第后的孟浩然,通过这首诗,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苦闷心情。诗歌一开始,诗人便说道,我再也不向朝廷上书请求什么仕进了,就此回到老家的南山的破屋算了!“北阙”,古代皇宫门外左右各有一台,这里代指朝廷。言语激愤,看似斩钉截铁,其实,这并诗人的本意,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孟浩然第二次前往长安求仕,可见诗人是希望为朝廷效力,有所作为的。“北阙休上书”是表达“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南山归敝庐”不过是不得已为之。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讲述仕途不顺的原因。诗人的表述是委婉的、含蓄的,情感是隐忍的、复杂的。“不才”既是谦词,又饱含有才无人识的感慨。“明主”是谀词,表达自己希望报效朝廷,恳请皇上给予机会,同时,也有“明主”不“明”,不识人才的微讽。“多病故人疏”情感更为委婉,本来是想说故人引荐不力,诗人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将责任归咎于自己穷困、病弱,也暗讽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廉颇老矣,壮志难酬的伤感和悲戚。“催”、“逼”,用在这里,凸显岁月匆匆、时光流逝的紧迫感。诗人年届不惑,来日无多,仕途渺茫,怎不忧郁焦虑?这种自怜自悲,最后浓缩为一个“愁”字,“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这一腔愁绪无尽蔓延,诗人久久不能释怀,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整夜看着月光透过松树映照在自己的窗户上。一个“虚”字,写出了“敝庐”环境的幽静寂寥,同时,也写出自己内心的空虚和孤寂,余音缭绕,回味无穷。

《岁暮归南山》字字真性情,含蓄有味,是孟浩然的“得意之作”,但是却成为孟浩然的“失意之诗”。根据唐末文学家王定保《唐摭言》卷一记载,王维邀请孟浩然到宅邸,哪知唐玄宗突然驾临,情急之下,孟浩然躲在床底。王维欣赏孟浩然的才华,想借此机会向唐玄宗引荐孟浩然,告知唐玄宗孟浩然就在府中。唐玄宗喜道:“我早就听说他,可惜未见其人!”孟浩然奉旨面圣,唐玄宗要其作诗。孟浩然便吟诵了这首《岁暮归南山》。听到“不才明主弃”一句,唐玄宗勃然大怒,道:“你从未向我求取功名,你怎能诬告我弃你不用呢?”当朝皇帝亲自研判文章,这本是孟浩然千载难逢的展示才华的机会,却触怒龙颜,断送了的仕途。

在此关键时刻,孟浩然为何选择这首诗?可能因为孟浩然等待这个机会实在太久了,他太在乎这个“打动”唐玄宗的机会,他以为,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得到唐太宗赏识,唐天子会代代沿袭该传统,便铤而走险,剑走偏锋,意图“震动”唐玄宗,哪知道结果却是“震怒”。

如果孟浩然当时未吟诵此诗,将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