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你知道我国古人是怎么过年的吗?人们为什么要过年呢?快来看看吧

你知道我国古人是怎么过年的吗?人们为什么要过年呢?快来看看吧

时间:2023-07-29 04:44:46

相关推荐

你知道我国古人是怎么过年的吗?人们为什么要过年呢?快来看看吧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诗作。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我国古代过年的场景。可想而知,我国过年的习俗由来已久,那么,你知道我国古人是怎么过年的吗?俗话说得好,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要过年吗?换一句话说,你知道过年的由来吗?过年又是从什么时候兴起的?这一连串的问题你都知道答案吗?如果不知道,那就请往下看吧!

先说第一个问题:我国古人是怎么过年的。

说到过年,可能很多人都很喜欢,特别是小孩子,因为过年的时候小孩子可以收到长辈亲戚的压岁钱,可以穿上新衣服等等。好了,说了几句闲话,我们接下来说正题。我们如今过年的重大习俗无非就是走亲戚拜年,其他的也没什么好说的。咱们前文中说了,我国过年的习俗由来已久,是从我国古代传承下来的,那么,我国古人是怎么过年的?下面,且看大鹏鸟给大家慢慢道来。

农历的正月初一,这一天在我国汉代称为正日,在唐宋时称为元正或元日,在明清称为元旦,俗称新年。辞旧迎新是人们生活中的大事。在腊月初八之后,就完全进入年节状态,到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小年时,大年就进入倒计时,人们忙着备办年货,祭灶送神。据有关书籍《帝京景物略》记载:明代北京人用糖饼、年糕、枣栗、核桃、炒豆等祭祀灶君,用草料供灶君马,因为灶君要上天汇报一年来家中百事,人们祈祷灶君:“好多说,不好少说”。祭灶时,不让妇女看见。特别禁止家中幼女吃祭灶后的糖果,说如果吃了这糖果,下次吃肉时,嘴上会出现黑圈。年三十五更,烧香迎新灶君下凡。为了迎年,人们在门檐窗台插芝麻秆,说可以禁鬼。门窗上贴红纸葫芦,说“收瘟鬼”。

大年三十夜,北京人用松柏枝杂柴在庭院“烧松盆”,以象征门庭红火兴旺。在辞旧迎新之际,祭祀祖先必不可少,人们在家中悬挂祖先影像,摆上供品,全家祭拜,然后全家聚餐叙谈守岁。大年三十午夜交子时(也就是现在23点),是新年到来的时刻,明清有别具特色的迎接新年的习俗。明朝人在五更时起,焚香,燃放爆竹,开门迎年。北京皇城宫内人将门杠向院内地上抛掷三次,称为“跌千金”。然后饮椒柏酒,吃扁食。扁食即后来的饺子,这种饺子是应时食品,清代北京人称为“饽饽”,后世称为更岁“饺子”,谐音更岁“交子”,在新年到来的子时食用,有着庆贺与祝福的意义。有的饺子内包着一、二枚银钱,吃到这样的饺子就表示得到吉兆,此人新年大吉。明朝北京人也有不吃扁食的,他们吃年糕。明朝年糕已经是新年的时令佳品,早上起来盥洗完毕后,就要吃黍糕,曰“年年糕”,谐音“年年高”。明朝北京元旦食品还有不少,如有百事大吉盒儿,内面装的是柿饼、荔枝、圆眼、栗子、熟枣等,还有驴头肉,用小盒包装,称为“嚼鬼”。明朝北京人在元旦守岁时,还有许多禁忌,忌讳睡着打喷嚏,如果打喷嚏,要赶紧起身,否则会给人带来疾病。屋外如果有人喊你的名字,不能答应,因为人们认为那是鬼在作怪。

这是大年三十的习俗,到了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一,这天早晨,家家择吉时放鞭炮开门,谓之“开财门”。全家起床后,要拿糖果糕点、打“早伙”。早餐素食,一般吃年糕、汤圆、米粑、油豆腐等,象征“团圆”。早餐后,首先到厅屋祖先堂,向祖先跪拜,各家由长辈带领向全村各家拜年。上午,全村人由长辈引头,敲锣打鼓,至祠堂拜祖宗或寺庙朝佛,谓之“出行”;摘回常青树枝插在门上,谓之“纳财”。这一天,忌扫地和往外泼水,意愿是免财气外流。同时忌讲不吉利的话。

从初二开始,就开始拜年。通常先拜岳家,次拜其它亲友,俗话说:“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随便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接下来就是不疼不痒的跑龙套了,从初三到十五,农村大都舞龙灯、狮子,或演花鼓戏。龙灯前有彩旗牌灯,大锣大鼓开道,后有帮事队、乐队、浩浩荡荡。每到一村,以鞭炮相迎,有的邀吃拦门酒,俗称“邀座”。此时,龙灯、狮子均得表演一番,以示酬谢。

好了,这就是我国古人过年的习俗。接下来,大鹏鸟给大家介绍过年的由来。

说起过年的由来,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朋友肯定有所了解,因为那里面有提到过,有一个传说是关于“年”的。具体是这样的:话说啊,年是一只怪兽,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只有除夕才爬上岸来。它一上岸,所到之处便是洪水泛滥。后来人们发现,“年”害怕见到红色的东西,还有就是害怕听到雷鸣般的声音、害怕火。于是就有了除夕贴对联,挂彩灯,穿新衣,还要剁饺馅包饺子,晚上还要拢旺火、烧柴禾。这就是年的由来了。当然,这个故事带有神话色彩,大家就当做一个小段子来看吧。

至于过年是什么时候兴起的,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其中最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个月叫元月。

回答完了题目中的几个问题,接下来,大鹏鸟要给大家说一些关于春节的小知识或小常识。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汉武帝刘彻感到历纪太乱,就命令大臣公孙卿和司马迁编写太阳历,规定以农历正月为一岁之首,以正月初一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末年,长达2080年。

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称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到了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一年二十四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年的前后,故把阳历1月1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

好了,这就是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的阅读,最后,别忘了点个赞、留个言、加个关注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