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李白五言绝句中的千古绝唱——静夜思和玉阶怨

李白五言绝句中的千古绝唱——静夜思和玉阶怨

时间:2021-02-04 18:39:46

相关推荐

李白五言绝句中的千古绝唱——静夜思和玉阶怨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上面一首名字叫静夜思,下面一首名字叫玉阶怨。

李白的这两首诗都写“月夜”及其“寒冷”, 相似的题材本来很难写出人物的“志”或心理差异, 但他偏偏能“同中写异”, 从相似的题材中写出不同的心理。同是写月夜寒冷, 《静夜思》中写的是“霜冷”, 《玉阶怨》中写的是“露冷”。

《静夜思》中没有真正的霜, 只有主人公的视觉幻觉, 其原因恰恰是一种心冷、内冷;在人的感受上, 心冷、内冷大于实冷、外冷, 冷的程度更是刻骨铭心。

两首诗中的空间构设、家具选择, 都暗示了主人公的心理特征。前一首诗中, 主人公在室内;后一首诗中, 主人公则站立在玉阶上。这是诗人的选择性构设, 床前的月光在屋内, 是面积有限的月光;在屋外, 则是面积无限的月光。

主人公产生月光成霜的幻觉, 可见其内心情感强烈, 超越了感官, 这是诗人对主人公“游子”心理的把握。而屋外玉阶上站立的人, 看到的原本是高阔辽远的全景, 但偏要“下水晶帘”“玲珑”地看, 诗人以此把握了古代女性的心理特征。

两首诗中, 主人公都很孤独, 因而夜晚独处的形象与平日不同, 更能体现心理特性。坐床者的“静夜思”, 站玉阶者的“夜久思”, 都体现了人物的独特性。

《静夜思》中主人公因为幻觉, 在“举头”“低头”之间, 建构了与故乡的联系。

《玉阶怨》主人公与物理环境间的距离不像游子那么明显, 但也存在。玉阶生白露, 她没有在意;寒凉透罗袜, 她始有所感。

两首诗中虽然只有对月夜的描写, 没有主人公心理描写, 但读者仍然感受到主人公心理与环境的距离。

《静夜思》主人公是一个逐渐失去理智的人, 感知幻觉化;《玉阶怨》主人公是一个逐渐回归理智的人, 感知“玲珑”化。

《静夜思》的主人公是游子。游子这类人身边的外在环境是流动、变换的, 因此其对物理环境的心理感知是淡化的, 甚至会视而不见。

《玉阶怨》中的主人公不是游子, 而是定居者。她这类人物的感知特征恰恰会被自己居住的环境强化, 甚至被居住环境的特征塑造。

一样的月夜, 在李白笔下却是两种感知、心理逻辑、人间情怀。李白是怎么做到的?他抓住了两位主人公不同的心理焦点, 即“痴迷点”。

《静夜思》中, 人物心理焦点在故乡, 表现出一个浪迹天涯的孤客的心理特征。孤独的游子必然有对家乡的痴迷, 只要一轮明月高悬, 就能让他产生幻觉。月亮只是一个触媒、一个轻微的视觉刺激, 激活的却是游子内心沉淀深厚的思乡情愫。

《玉阶怨》没有像《静夜思》那样明示, 但读者还是能体验到主人公内心的痴迷点, 久立玉阶就是线索之一。主人公到底对什么痴迷已然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为了自己的痴迷而久立。

诗歌中人物的情感, 往往在直观感知中不过尔尔, 读来却令人感动, 这说明“诗言志”的“志”是一种超越性的情感价值, 而不是世俗的实用价值。

《静夜思》主人公“望明月”“思故乡”, 尽管他知道想家也是徒然, 自己无法从月亮那得到任何来自家乡的讯息, 但他还是超越了常态感知, 进入一种非常态, 从想象中体验了一番回乡、团圆的快感。

《玉阶怨》的想念也非实用性的, 主人公的相思, 再怎么痴迷, 对于实际的爱情也徒劳无用。但正因为其非实用性, 读来美得婉转动人。

两首诗是李白五言绝句之中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他对感情描写最经典的作品,每一首都堪称千古绝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