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你知道春节的由来演变及风俗文化吗?

你知道春节的由来演变及风俗文化吗?

时间:2023-04-04 17:00:30

相关推荐

你知道春节的由来演变及风俗文化吗?

《尚书舜典》中记载:“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又云:“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在古代,人们并不把新年称作“春节”,夏以“岁”称年,商以“祀”称年,到了唐虞时期,以“载”称年,时间运行于变化之意。你知道春节的由来和演变吗?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春节的由来、演变、风俗文化。

春节,古称元旦,指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元”者始也,“旦”者晨也。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辛亥革命后,为了便于和世界各国计时一致,规定了公历一月一日为新年,通称“元旦”,将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于是春节就成了正月初一的名称。

最早的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免去灾祸。他们用朱砂涂脸,身披鸟羽,唱跳吃喝,非常热闹。这也是年末最后一个月称为腊月的由来。

传统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小年)或腊月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很多地方流行的民谣说:“吃了腊八饭,就来八年办”,“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块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春联;二十九,灌壶酒;年三十,包扁食。”等等。

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些还相传至今,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尘布新、迎喜接福等。在先秦是,过春节人们就已经有了酿酒宰羊的欢聚场景,在汉朝时,祭祖是春节的重要活动和习俗,魏晋时则形成了除夕守岁,到唐朝时,人们除了登门拜年,还发明了贺卡,而宋代人们则吃饺子,放爆竹。

相传,古代有一种叫“年”的兽,也叫“夕”,每到除夕就会出来吞畜伤人,一次“年”兽闯进村,见一老人身披红袍在院中烧着竹子,突然传来“喷喷啪啪的炸响声,”年“兽就被吓跑了,后来人们就知道了,每年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贴红对联,放爆竹,用来驱赶年兽。年兽一年出没一次,这一日叫”过年“(年来了),将过年这一夜叫”除夕“(除掉夕)。

也有相传,古代有一个鬼蜮世界,山上大桃树上有一只金鸡,每当金鸡长鸣时,游荡的鬼魂比赶回鬼蜮,鬼蜮的大门两边站着神茶郁垒两位大神,他们会对鬼魂在夜间是否伤天害理进行审判,因而民间就有了用桃木雕刻成他们的样子,以避邪防害。这雕刻上两神的桃木板被称为“桃符”,后来形成了春节贴门神春联的习俗。

时至今日,除了祀神祭祖活动有所淡化,其他春节的习俗得到了完好的继承和发展,比如:

除尘布新:“尘”指灰尘,也指“陈”,陈旧,“二十四,扫房子”这是从尧舜时代一直延至今的风俗,每逢春节来临之际,每家每户都要打扫环境。

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在汉代民间把两块可有”神茶“、”郁垒“二神的桃木板贴于大门两侧,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取代。直到现代,人们会在家的门框上贴上春联、福字和年画。

放鞭炮,在没有火药和纸张的年代,人们用火烧竹子爆裂发声来驱逐瘟神,到了北宋时期,民间出现了卷纸包裹火药的“鞭炮”,一直延续至今,在禁止燃放鞭炮的城市,部分人们会用电子鞭炮代替。

守岁拜年:从魏晋开始,有了守岁的活动,到了唐宋开始,就开始有了拜年的习俗,直到现在,大家在春节会团聚守在荧幕前看着春晚,等候见证新旧年交替时刻的到来,会在新旧年交替之际,将新春祝福送到亲朋好友、领导上司的手中。

在我国,春节是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春节是人们情感释放的重要载体,也是一年一度狂欢和精神支柱,在这一天,人们都尽可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对新一年的期盼和美好祝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