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贾平凹:因为《废都》我成了流氓作家 季羡林:后放光彩

贾平凹:因为《废都》我成了流氓作家 季羡林:后放光彩

时间:2023-06-15 15:14:02

相关推荐

贾平凹:因为《废都》我成了流氓作家 季羡林:后放光彩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贾平凹是如雷贯耳的名字。

1973年发表作品以来,40多年时间里他先后创作出《浮躁》、《商州》、《废都》、《高老庄》、《秦腔》等长篇小说。《秦腔》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又出版长篇小说《暂坐》。出众的才华和多产让他成为作家中的"常青树"。

贾平凹每一部新作出来都会引起读者和文学界的关注。在他众多长篇小说里,引起争议最大的也许就是《废都》。1993年出版后很快引起"轰动效应",读者的反应分成截然不同的两面。有人认为这是一部"佳作",有人认为这是一部"垃圾",《废都》是"贾平凹义无反顾的堕落。""是一种病态、苍白、甚至阴暗的心理写照。"

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鲜明的毁誉让《废都》火了。多年后贾平凹回忆说,1993年上半年,《废都》一出来就有好多人开着车,带着押车的,用现钱去买。北京的一家出版社因为印不出那么多,就卖版型,一下子卖了六七家。当年这些厂家差不多都是以10万册为起印数的。据了解这一行的人估计,从1993年下半年起,正版和盗版加起来的《废都》印数约有1200万册。贾平凹手头就收集了60多个版本。可见这部书当时引起的"轰动效应"有多大。

但是1993年下半年,《废都》被禁止出版。原因自然是里面大量"此处作者删去XX字"的描写……

《废都》创作的台前幕后:众多朋友给他提供了必要帮助

1992年8月,贾平凹开始创作《废都》。

最初他住在耀县桃曲坡水库管理站上。这里依山傍水,正是写作的好地方。

他写得很顺利,一日七千字地笔走龙蛇。

因此到这年9月末,贾平凹已经写了20多万字的草稿。

回到西安后他参加了一个签名售书活动。那时候他已经是著名作家,因此热情的粉丝们包围了他,有的要和他照相,有的要和他握手,有的要拉他的衣服,甚至有人要拿走他的笔。人越来越多,主办方只得让警察出面维持秩序,保护贾平凹离开。回来后贾平凹哭了。当有人问他为什么哭时,他的朋友孙见喜说:"他正在写一部奇书,也许是为书中人物的命运哀叹吧!"

那时候已经有很多人知道贾平凹在写一部大书。西安文联的领导多次给他说,市长已经在西京宾馆安排一间房,让他住进宾馆写作。宾馆的条件好,有热水器,有服务员,有空调。他的朋友们也劝他去。与此同时,省中医药研究院的朋友也邀请他住院写作。但贾平凹都谢绝了这些邀请,他闻不惯宾馆的气味,也害怕医院打针的氛围,因此他带着手稿去了户县李连成家。

李连成是他的朋友。

1986年他写《浮躁》时就住在这里。

那时候李连成在计生委工作。计生委的领导听说后,非常尊重贾平凹,特意在计生委楼上给他安排了一个房间,并配备了必要的生活用品。对于朋友们的帮助贾平凹很感激,说:如果他是个女人,就帮助他们完成一个计划生育指标,可他是个老男人,只好赶快把这部书写完。

1992年11月,贾平凹在户县计生委308房间开始《废都》的修改工作。

20多天后,大荔县文化馆的马建涛又把贾平凹接到邓营。贾平凹将在这里继续《废都》的修改工作。

那时正值渭北麦田冬灌,电力都被用在机井上,因此村里经常停电,贾平凹没法,只得点燃蜡烛写作。不久冬灌结束,别的村子都来了电,但邓营村还是没电。马建涛便连忙跑到县里去找主管县长,才知道邓营村拖欠电费。马建涛着急地说:无论如何邓营的电一个月内不能停,这里正进行一件重要的事!县长说什么事?马建涛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县长没有为难马建涛,给邓营村送了电。在贾平凹写《废都》的日子里,很多人都对他提供了必要帮助。

《废都》第一稿的修改工作完成,贾平凹誊抄了部分章节。这年12月24日,他带着手稿又回到了户县,住在计生委的楼上。大年三十他是在李连成家里过的,过完年一直到正月十五,贾平凹每日照常坐在书桌前,呆呆看着这部手稿。一部长篇终于写完了,他心里有一种空虚、疑惑:是比以前的作品更优秀,还是更糟糕?是完成了一件使命,还是上天的一场戏弄?

他说:

我要记住这本书带给我的无法言说的苦难,记住生命的苦难中唯一能安妥我破碎的灵魂的这本书。

在贾平凹的大部分作品中,《废都》给他造成的影响最大。不仅仅是这部书后来出现的争议。而是在贾平凹的生命历程中,1992年是个"多事之秋"。这年11月26日,他与妻子韩俊芳离婚。是韩俊芳提出离婚的,因为她怀疑贾平凹与一位夏女士走得过于亲近。贾平凹的朋友劝说韩俊芳要三思而行,但韩俊芳意已决。贾平凹无法,只得在离婚后外出写作。毫不夸张地说,《废都》既是作者生命意识多年思索的结果,也是他婚姻转折历程中结出的"硕果奇葩"!

他把手稿送给费秉勋教授阅读,费教授坦诚地告诉他:这本书目前最好不要出版,出版后很可能带来麻烦。

但贾平凹还是继续修改。他把一些故事情节删去,用"此处删去XX字"代替,因为他需要掌握一个"度"。

《废都》给贾平凹带来苦恼:我从纯情作家变成了"流氓作家"

当时很多人都知道贾平凹在写一部"奇书"。与此同时,国内十几家出版社开始争夺这本书的版权。四川、陕西、河北、上海、广西,包括西安本地的出版社,都向贾平凹伸出了橄榄枝。

出版社都给出优厚稿酬,甚至有的出版社提出版税条件让贾平凹提,相信会尽量满足贾平凹。

那时候图书市场并不景气,但贾平凹的书连年畅销。各地的出版社都看好他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最终,贾平凹的《废都》交由北京出版。

编审田珍颖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是一部奇书,它不能用好或者不好的简单标准来衡量。

小说中另一成功之处,在于历史与文化渲染成的氛围。这氛围,浑然天成,又硕大无比地包容了全作品。如阵阵出现的埙声,显示了古都、故都、废都的特定环境和历史。

最后田珍颍决定:

建议:《废都》刊发,并出书。

《废都》刊登在1993年的《十月》杂志上,出书同时进行。

与路遥不同,贾平凹大部分作品无论发表或是出版都比较顺利。这一方面说明,贾平凹有比路遥更大的才气,他被称之为"鬼才"并非空穴来风。路遥更多依靠的是一种勤奋,文学界对他的评价普遍是"才气平平"。《平凡的世界》经历多种曲折才最终与读者见面。当它终于被读者认可成为畅销书时,路遥已经去世多年了。《废都》比《平凡的世界》带来的艺术"冲击力"更大,却顺利出版,不能不说有更多人赏识贾平凹,理解他营造的艺术氛围,也不能不说这是他的一种幸运。但贾平凹并没有想到,出版后的《废都》却带给他这么大的争议。

《废都》火了。

火得一塌糊涂。

出版社首印10万册。

半个月后加印30万册。

一个月后印到120万册。

他先后在北京和西安为读者签名售书,当时的火爆场面甚为壮观。各媒体都对此作了报道。陕西经济广播电台还举办了"《废都》座谈会",邀请文学界的人士参与讨论。媒体的推波助澜让《废都》的名气更大了。仅西安就有10万册《废都》上市,各个书摊前挤满了购买《废都》的读者。

一位书摊主5天卖出200多册《废都》;一座书刊亭1天卖出180多册《废都》。摊主说:"卖小说从来没有这么好的生意,批发商发大财咱发小财,贾平凹这本书不知养活了多少人哩!"

随着《废都》越来越多地进入读者手中。紧随其后是对《废都》的评论。有读者认为这是一部好作品,足可以传世。说如果等将来大家的审美水平都提高了,再出版这本书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现在出来,正好可以提高大家的审美水平。也就是说,这本书的审美境界很前卫。但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这部小说不宜大规模上市,应该在书上注明:此书仅供专家阅读。

对《废都》批评很厉害的是那些老年人。尤其是对书中"此处作者删去XX字"的描写,几乎是众口一词地谴责,有读者甚至打电话到图书处,或者亲自找到《小说评论》编辑部,要求禁止这本书出版。

贾平凹没想到会出现这个情况。

坊间开始出现他的流言。有人说贾平凹已经开除了作家协会的会员资格;有人说印刷厂工人把《废都》的版给砸了;有人说贾平凹吓跑了,到深圳去了……一本书给他带来这么大非议,贾平凹感受到一种惶恐,觉得流言实在可怕。《废都》的责编田珍颍也承受着一定压力,曾在电话里对贾平凹说:对这部作品你要有自信。但贾平凹最终还是"逃离"了西安,养病去了。

《废都》在90年代引起的争议,不仅来自于民间读者,也来自于评论界。与读者一样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有田珍颍这样的赏识者,也有人把它批评地一文不值,认为这不是一部好书,而是一部坏书。作家王朔更是直截了当地给出了很低的评价。当时几乎所有评论家都写了关于《废都》的文字,很快就集结出版了70多万字的《废都大评》。贾平凹在《废都》出版后第一年所见到的评论文字就有10几本。

多年后他回忆说:

我写作一直不管外界事,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或许是不受……读者的、市场的影响,但也可能遭到不测,《废都》就是个例子。我把此书列为我作品中的重要一部。它带给我个人的灾难是最多的。《废都》留给我的阴影影响了我整个90年代。《废都》给我带来的是,"誉满天下,毁满天下",自《废都》后,我从原来的纯情作家,变成了"流氓作家"……颓废作家,帽子戴得特别大。

但还是有对这本书高度评价的文学元老,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季羡林先生。

季羡林先生高度评价《废都》:后大放光彩

1997年,《废都》获得法国三大文学奖之一的费米娜文学奖。消息传来,出现了令人称奇的现象,国内大多数媒体在报道时措辞均为"贾平凹的一部长篇小说获得法国费米娜文学奖"。

这是令贾平凹既难过又兴奋的一年。1993年《废都》顺利发表和出版后,很快引起轰动,但由于《废都》出现的巨大争议,因此有关部门决定:对这本书不表扬,不批评,但不再出版。

贾平凹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但还是有令人高兴的信息传来。

贾平凹回忆说: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季羡林先生在北京说,"《废都》后将大放光彩",消息传来,我不信,别人更不信,有人还去北大问过季先生,证实了一下,季先生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

季羡林是学术界的元老。他在国学领域的成就很大。但在小说领域能给出这么清晰的判断,实在难能可贵。这说明季羡林先生具有专业的小说审美能力。季先生的评价给贾平凹很多欣慰。

,《废都》被禁止出版后再度出版。与初版时的轰动效应相比,《废都》的再版低调了很多,进入市场后也没有引起很大反响,一切都很平常地进行。对于《废都》的再版贾平凹有很多感慨,喜悦伴随着惶恐。但总体上还是保持平常心。季羡林先生说"后大放光彩",虽是溢美之词,但这个判断还是准确的。在贾平凹所有长篇小说中,《废都》比《秦腔》的名气更响。

《废都》为何再度出版?

贾平凹因为《废都》遭受了很多非议,他的名誉也受到很多伤害。因此《废都》被禁止出版的里,贾平凹也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个问题。最终在各方面努力下,《废都》重新与读者见面。

再版后的《废都》做了一些修改,比如以前"作者删去XX字"的部分,被由省略号代替,用"此处作者有删节"代替。但文字的基本内容并都没有变化。贾平凹对这个修订很满意。

《废都》后再版,与社会价值观的改变有关系,在90年代,文学的道德评判标准占主流,人们对文学的认知程度还不高,《废都》里所写的情况具有前瞻性。一本书的命运是时代进步的标志,再版表明时代的进步,文坛关系的回暖,也即文学回到文学本身,它的基本特征应受到尊重。

总结

《废都》是贾平凹第一部都市题材的长篇小说。也是他争议最大的作品。争议之处就在于"此处删去XX字"的部分。《废都》的首任责编田珍颍说:这部分的描写其实不多,大概只有三四千字,对于一部40万字的长篇小说来说,这不应该是个大问题。

但对于读者和评论家来说,90年代在一部严肃文学作品里就有这样大胆的描写,还是比较难以让人接受。因此喜欢的人叫好,不喜欢的人痛斥,形成了两个比较极端的评价。贾平凹在写这部作品时说:

这本书的写作,实在是上帝给了我太大的安慰和太大的惩罚,明明是光亮美艳的火焰,给了我这只飞蛾以兴奋和追求,诱我进去却把我烧毁。

由此可见,贾平凹是以极大的创作热情来写这部作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体现了他追求艺术创新的勇气。如果我们单纯舍弃那些"此处作者删去XX字"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作品。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正是社会转型的时期,伤痕文学已经渐渐淡出历史舞台,先锋文学正大步迈上文坛,求新、求变,成为中国严肃文学的追求。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满大江南北,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逐步开始解放,《废都》以一种中西合璧的笔法,营造了西京这样一个古都中,知识分子心理状态上的变化:如何在历史与现实的变革中,寻找到一种新的坐标?显然这些知识分子们并没有找到,他们陷入物质欲望的迷茫之中,既找不到自我,也找不到他人,他们只能在其中沉迷!贾平凹很勇敢地写出了这一点。

与贾平凹以前的作品相比,《废都》的艺术成就也更浑厚,营造的古都氛围和知识分子氛围都非常浓烈。田珍颍把这种浓厚的气象称之为就像吹着一支埙曲,情节高低起伏不定。语言的运用是中国古典小说式的,但又运用了很多西洋意识流的技法,比如《废都》中一头牛的思索,艺术感很强,给人印象深刻。在故事的结尾,庄之蝶提着行李箱出走车站,没有交代人物的最后结局,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多种写作笔法的运用,都极大丰富了《废都》的艺术魅力。

由轰轰烈烈到被禁止出版,再到回到读者中间,《废都》起伏的经历说明,它具有长久的艺术魅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