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每10人就有1人因它饱受折磨 看看这篇文章 正视它了解它

每10人就有1人因它饱受折磨 看看这篇文章 正视它了解它

时间:2019-11-21 00:09:59

相关推荐

每10人就有1人因它饱受折磨 看看这篇文章 正视它了解它

作为一种常见病,抑郁症已成人类第二大“杀手”。据世卫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抑郁症患者总数约3.5亿例,中国泛抑郁人数超过9500万人,每年约有20万人因抑郁症自杀。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提醒我们必须正视“抑郁症”。

每10人就有1人饱受抑郁症折磨

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患病率为4.2%。

在男女分布上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尤其是孕产期抑郁症的患病率在逐年攀升。

在年龄分布上20岁~50岁中青年是高发患病高峰;

55~74岁的老年人为抑郁症的易感人群;

15~19岁的青少年人群中:男性患病率约为3.1% ,女性患病率约为4.6%。

你看过抑郁症患者写的文字吗?

他们曾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

①“我戴上面具,然后再也摘不下来了,这就是我初中的磕磕绊绊。"

②“没吃晚饭加班到一点到家,整个人都是晕的,好希望现在有个人可以看穿我的内心,明白我的感受,不离不弃地陪伴我。”

③“我经常连哭几个小时哭到手脚发麻,又有时候像没事人一样,我不想上课,不想见室友,我害怕学校,我好想休学。”

这四大人群容易被抑郁症“盯上”

抑郁症的发生,与人们在当下的生存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那到底哪些人容易成为抑郁症的“易感人群”?

1 高压环境下人群

“压力山大”的人患抑郁症风险较高。压力可以来自慢性应激状态,如学习、工作、经济压力等,也可以来自急性应激,如亲人意外离去、交通意外等。

根据今年发布的《职场人士心理健康研究报告》显示:社会因素和家庭状况等多维度因素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调研中,超过四成以上职场人士有抑郁情绪倾向。

2 三个特殊时期的女性

因为女性更为敏感,共情能力极强。她们患抑郁症的风险是男性的两倍,尤其是在青春期、产后和更年期这三个比较特殊的阶段更明显。

3 矛盾中的青少年

近年来抑郁症开始呈现低龄化趋势,处于青少年时期的抑郁症患者数量逐年上升,的相关数据显示,青少年的患病率已经达到了4%~8%。

《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统计了一年里公开报道的儿童青少年自杀案例392起。

因而,9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提出的,建议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显得适当其时。

4 孤独状态中的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逐步衰老、与外界交流减少、缺少陪伴等,也是抑郁的高发人群。

但通过某些生活方式的改变,病情是可以减轻的。比如去年,一段由70多岁老人拍摄的独特手势舞走红网络。老爷爷十年前得了抑郁症,孙女为了让老人开心,开始教爷爷奶奶拍短视频,在爱上拍短视频后,爷爷的病情减轻了很多,也为大家传递了很多快乐。

三大主症持续两周 应及时就医

抑郁症它其实本质上是一种疾病,有点类似于感冒发烧,都是疾病的一种。抑郁症并不完全是性格里带来的,不是完全通过劝说就能缓解的,它需要规范的治疗。

抑郁症有三大主要症状,分别是:①情绪低;②兴趣减低;③精力及行为减少。抑郁症常见的早期症状: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时间诊断标准一般为症状持续存在两周。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抑郁症?快来自测!

(央视频号:生活圈)

大家在生活中对比一段时间前后,行为、言语、情绪体验的变化,有异常及时请专科医生进行判断。

家长不知道为什么小孩会得抑郁症?

抑郁症覆盖各个年龄段,看完上面四大“易感人群”,我们再着重关注下孩子的抑郁症问题。特此提醒家长,一定要格外注意孩子的变化。

今年8月22日,四川泸县就发生了一起惨剧。一名15岁女生从25楼一跃而下,她的父亲在楼下试图营救女儿时被砸伤,两人经抢救无效双双身亡。女孩的母亲称其患有抑郁症,在事发前一度住院治疗。

“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抑郁呢?”“天真的年纪有什么可抑郁的呢?”也许大家会有这样的疑惑。

孩子患抑郁症的可能原因

①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患者通常在生活中,与父母、同胞、同辈关系不和谐,从小缺乏父爱母爱,或是在相处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经常发脾气或使用暴力。

②目前离异家庭越来越多,父母长期分开,缺少亲情陪护,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成型时期的留守儿童,若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引导和照顾,很容易出现价值取向扭曲,内心孤独与恐惧很容易使他们不愿与外界接触或是接触甚少。

③此外,生活条件越优越,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可能就越高,孩子们小小年纪就面临着很大的压力,稍微调节或沟通不当就容易产生负性情绪。

孩子患抑郁症的可能表现

儿童还不具备和成人一样的描述及理解情绪的语言能力,因而往往通过行为来表现抑郁心情,譬如厌烦、孤僻甚至愤怒等来表达悲伤。

学龄前期儿童容易出现违拗表现、攻击行为或退缩行为、与其他同学交往障碍;小学期表现为不愿上学、学习成绩差、躯体攻击行为等等;青少年期则更多的是表现为反社会行为如偷窃撒谎、家庭与学校问题、自杀念头、认为自己不被理解等症状,还有一些类似于成人的抑郁症(悲观想死、兴趣减退等)的症状。

别再劝抑郁症患者想开点

身边有患抑郁症的朋友请注意!

“你别这样”“想开点”……这些话出于好心却对患者没有用,只会加重他们的自责感。

日常生活中把他们当成普通人看待,当他们愿意跟你探讨病情时,多关心、多疏导,才是缓解病情的一剂良药。

预防抑郁症,从自我调节开始

预防抑郁症,还需自身从根本上进行心理调节。这些自我调节方式也许能有所帮助↓

睡眠法

充足的睡眠能缓解疲劳,降低坏情绪对身体带来的影响。

运动法

运动是缓解坏情绪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能帮身体分泌快乐多巴胺。

还记得在田间地头跳舞的那对农民夫妻吗?49岁的丈夫范得多曾因车祸得了抑郁症,45岁的妻子彭小英就拉着丈夫一起跳舞,渐渐丈夫也感受到了跳舞的乐趣,身体变好了,也走出了阴霾。

饮食法

碳水化合物是一种能够平复情绪的食物,它能够促使大脑分泌一种神经递质,帮助人冷静并放松下来。

暗示法

研究发现,在经历抑郁情绪的人群中,能够主动发现积极面的人群,能够更快走出情绪。

颜色法

愤怒,远离红色;抑郁,远离黑色、深蓝色;焦虑或紧张,选择淡蓝色。

光照法

让自己身处光亮的环境中,能有效对抗坏情绪的影响。

同许多其他疾病一样,抑郁症也需要早发现早治疗。治愈后的患者完全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且在遇到挫折时,经历过低谷的他们有时会比普通人更坚强。

抑郁症不应被曲解和歧视,只有正视它了解它,才有可能战胜它。

转给你关心的TA!

▍主编:杨浪

▍编辑:梁妙

▍部分内容来源:央视新闻、央视网、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