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当代书评 | 随心造物的写作-徐可散文集《背着故乡去远行》读札

当代书评 | 随心造物的写作-徐可散文集《背着故乡去远行》读札

时间:2023-04-27 22:37:41

相关推荐

当代书评 | 随心造物的写作-徐可散文集《背着故乡去远行》读札

周卫彬

散文是个人与世界相遇的一种文体,是对自我的关照,或可说,是对自我的发明。在《背着故乡去远行》中,那些发生在里下河平原上的少年往事,那些或悲或喜的人生过往,还有对故土的亲近与思考等等,无不充满了作家自身的体温与现场感。从里下河身份认同角度而言,阅读徐可这本散文集,也成为一场加深自身了解的旅程。虽然徐可笔下时常流露出某种怀旧的情绪(特别表现在第一辑《故乡十忆》中),在我看来,作家的表述方式却始终隐藏着“当下的视角”(包括时态的交叉与回旋),时常从过往的经历中抽离,而从当下反观从前,从中年回望少年,自身精神的丰富与变化显得更加客观而真实。尤其是在那些亲情散文中,徐可的叙述显得沉静、从容而克制,视角更为多样,透射出一种沉稳的中年写作气度,犹如罗兰·巴特所谓的“写作的秋天状态”。譬如在《外婆家》《父啊,我的父啊》等散文中,徐可并不急于表达动人的情感,而是在成长的经历与生存状态的变迁,在生者的靠近与逝者的远离,在自我的肯定与怀疑之间转换不已,从场景与细节处汇聚起庄严而宽广的情感之河。我们或可称之为一种“随心造物的写作”,情与理,虚与实,精确与灵动,相辅相成,在幽深的理解层面,实现了一致与调和,它打开了散文丰富的层次与空间。

这种散文写作方式还体现在对故土诚恳而不失诗意的打捞上,只是徐可这种纸上的还乡之旅,没有现在与过去,城市与乡村的对立,而是将对故土的亲近与感恩,化作对现代乡愁的深入思考。譬如《日暮乡关何处是》一文,“即使经过岁月的沉淀,即使我努力过滤掉童年的苦日子,我还是无法忘记当年挨饿的感觉,无法忘记贫穷的耻辱”。在这里,徐可摒弃了过去单向度的感恩与颂扬,而是流露出一种五味杂陈的复杂情感,最终在基于自我成长起来的对人世的深刻理解中,完成了过往与当下彼此之间的和解,它比单纯的感恩或是批判,更有力量。除去描写亲情与故土,这本书的第二辑《大地十记》与第三辑《山川草木》,大体可以归入“游记”一类,但是,徐可在游记中所指向的依然是“我”,而非仅仅是游访之地。虽然在这些貌似游记的文章中,徐可写了诸多的风物与人情,其间流溢着对某地、某物、某人回忆般的审美的温情,这固然需要具备细腻、从容的观察与描绘生活的能力,也需要通过散文之“散”这种包罗万象的形式,去拥抱和理解未知领域的热情。但这也许只是文章承载的部分意图,即由对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细致描摹,而构成一个充满陌生之美的世界。

单看《水润南阳》与《丝绸盛泽》这两篇,我们即立刻被文中的水之润与丝之滑所吸引,有种恍惚而美好的陌生感。然而,“陌生”对于一个散文家而言,本身也包含了巨大的诱惑,因为一旦被这种异质体验的表面所俘获,会在有意无意间伤害了散文的主体性。简而言之,散文写作中既需要“随物赋形”,但更需要“随心造物”。作为一个长期致力于散文理论研究的作家,徐可有效避免了依赖于描述与修辞来抵抗思维下降的可能,而是将一地的风物美学,上升为某种个人的审美自得之境,那是一种生活的美学乃至人生的美学。

譬如《沉睡的胡杨谷》一文,以近于工笔的方式描摹胡杨前世今生以及具体而微的各种情状,在生命体验这个层面上,徐可发现了与沉默的胡杨感同身受的地方,那是对生命本身的敬畏以此由此产生的悲悯情怀。也即是,藉由徐可这些博雅而从容的文字,最终激发并且唤醒了我们自己内心所经受的那个世界。特里林在《诚与真》中说,“真实意味着穿过所有文化的上层建筑,到达一个地方”,这样的地方,正是我在徐可散文中读到的打通了“情”“学”“识”之后抵达的“真实”,这是一种随心造物的艺术,是散文的起点,也是其魅力所在。

书讯:《背着故乡去远行》

作者:徐可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