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我与中国文物报”征文|此心安处是吾乡——我与《中国文物报》之缘

“我与中国文物报”征文|此心安处是吾乡——我与《中国文物报》之缘

时间:2021-10-07 20:19:51

相关推荐

“我与中国文物报”征文|此心安处是吾乡——我与《中国文物报》之缘

1985年8月,《中国文物报》的前身《文物报》在郑州创刊,同一时间,远在千里之外的江南小城——浙江衢州,初中毕业的我如愿以偿考入了衢州一中高中部学习。冥冥之中,我和《中国文物报》结下的师生、朋友般的缘分,就是在我高中毕业那年的夏天。

1988年7月高考季,虽然文史成绩优异,但由于数学、外语太弱,我还是毫无悬念地落榜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当年12月28日,衢州博物馆对社会开放了,我有幸以一名讲解员的身份,进入文博行业。更幸运的是,原衢州博物馆馆长崔诚实先生,成了我的指导老师,我也成了崔先生的关门弟子,徐雪莲、潘三古、张云土等几位前辈老师也对我悉心指导,我的业务水平有了较快提升。记得那时,各位老师们都不约而同地向我推荐了已经更名的《中国文物报》,得益于当年衢博前辈们创造的良好学习氛围,每一期《中国文物报》都是我必学的“教材”,后来更有了投稿的冲动和欲望。

1998年初,我自学取得了电大法律专业本科文凭,结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文博工作,撰写了《浅论新刑法惩治文物犯罪的立法特点》,在当年的3月22日《中国文物报》发表,后来,该文的主要内容又被1998年第四期《中国博物馆通讯》学术信息论点摘编栏目转载。首次跨界研究就取得良好成果,我深感《中国文物报》不论资排辈,大胆刊发一名年轻文博工作者的文章,胆识令人敬佩。文章发表后,时任衢州博物馆馆长的王克先生,将我从保管部调到办公室工作,并向文化局领导推荐了我,能得到这样的肯定,确实让我有些小激动,但出于对文博工作的喜爱,也是因为《中国文物报》多年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考虑再三,我还是决定放弃进机关的机会,继续留在博物馆工作。

此后,我又陆续在《中国文物报》发表了多篇文章,虽长短不一,但都是经过认真思考的心得体会和文博理论探讨文章,如《美丽乡村建设中衢州村镇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博物馆文物安全工作的几点思考》《西晋褐釉印钱纹罐》等,在此,更想感谢《中国文物报》这一平台,感谢编辑老师,虽然不曾相识,但他们在幕后默默无闻地对我的文章进行不厌其烦地修改、润色,对这些帮助过我的幕后英雄,我一一记在心里,不敢忘记。

2002年12月,毫无基建经验的我,担任了衢州博物馆新馆工程建设基建办主任一职,承担了新馆建设任务,我边学边干,从选址、用地、资金筹措、规划审批、立项到设计、招标、施工组织,通过《中国文物报》这一重要平台,学到了许多全国同行在新馆建设中的经验,充分利用《中国文物报》的信息资源,为新馆建设服务,少走了许多弯路,9月,新馆建设任务圆满完成,顺利开馆,并荣获浙江省“钱江杯”优质工程奖。

在《中国文物报》的一路陪伴下,我从一名普通高中毕业生,成长成一名基层文博工作的多面手,不断应对着新的挑战。后来,又跨界在文化设施基建领域走了一圈,先后挂职衢州文投公司,担任董事长,完成了衢州影城建设及文化艺术中心(前期)等文化项目建设工作。多年来养成的工作认真负责、务实敬业的作风,在新岗位上也干出了成绩,可以说“文化人不仅会唱歌跳舞、敲锣打鼓,做其他工作也是一把好手。”

在文投公司挂职期间,《中国文物报》也一直陪伴着我,当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国有资产运营、信访等工作中遇到了烦恼、迷惘、困惑时,无论时间再晚,我都会抽时间看看《中国文物报》,字里行间,熟悉的工作内容,平实的文风,没有功利性、没有市侩气,各类学术信息和交流、研究和探讨,让我走出眼前的困顿,心平气和。这种平静,让我找到了之前在文博系统工作时的感觉,心神顿时安然、放松。,挂职期满,我又回到了博物馆,仿佛回到了家。此心安处是吾乡,《中国文物报》不就是我相伴左右的家吗?

30多年来,《中国文物报》已经成了我工作生活中的一部分,不离不弃,从我对这份报纸的依恋程度,可以预见,将来退休后我也会订份《中国文物报》,丰富和充实我的“赋闲”生活。

最后,借用北大饶毅教授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结语:“退休之日,你觉得职业中的自己值得尊重;迟暮之年,你感到生活中的自己值得尊重。”不要问我如何做到,只因有了《中国文物报》,愿与《中国文物报》相伴一生。(汤春山)

>>>征文选登“我与中国文物报”征文 | 再创辉煌,一起走过的25年

【来源:国家文物局】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