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粮食从不涨价 粮食酿造的白酒一直涨价 农民怎么不自己酿酒?

粮食从不涨价 粮食酿造的白酒一直涨价 农民怎么不自己酿酒?

时间:2020-11-27 23:47:43

相关推荐

粮食从不涨价 粮食酿造的白酒一直涨价 农民怎么不自己酿酒?

粮食从不涨价,粮食酿造的白酒一直涨价,农民为什么不自己酿酒?不是不会酿,也不是没粮食,更不是酿了没人喝。为什么不自己酿酒?既能提高粮食附加值,又满足了本身喝酒需求,更是避开了高价酒精酒的坑。这好的事,为什么不干呢?

农村本来就是酿酒的“祖庭”

有粮食才有酿酒。

这段话说来多余,都知道白酒是粮食酿造的,不是植物。甘蔗渣、玉米秆只可酿酒精。

多余的话也要说,尤其是这里要说。因为本文要讨论的是个“悖论”:粮食这么便宜,高粱小麦都在1元左右,用它们酿的酒最高卖到2400元/瓶,最低也好几十元,上百几百块钱的满货架都是。

关键在于,粮食酿造成酒,只是原始的发酵蒸馏,没有高科技,也没有尖端设备,更没有卡脖子的专利。甚至可以说,只要是种出粮食的农民,你也能够酿酒,不能卖到几十几百几千块一斤,起码可以酿出同等品质的酒。

粮食转化是农民的事。

是不是杜康发明的酒不重要,有了粮食才有酒,吃饱了肚子才会把多余的粮食酿酒。所以,酒的发明和饮用,是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标志。

同样不需要实证的,酿酒本来就是农民的事,他们把自己种出来吃不完的粮食,转化成饮料,喝了使人兴奋。那么,粮食和酒,就有了各自的性质,不再是一样的食物。

粮食是原产品,酒是经过加工的产品。多了这层劳动,还附加有酿造技术,酒的价值自然高于粮食。

社会的精细化分工存在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精细化分工是必然。农民自己种的粮食,自己酿造酒,时间长了,喝酒人多了,产量不断增加。酿酒农民就没了种粮食的功夫,只顾着酿酒。

这样的酿酒农民还属于农民,只是不种庄稼,专一处理粮食,酿成的酒还是农民们喝。用现在的概念讲,种庄稼和酿酒还是一个生态链,一个利益共同体,一家人。

可是不知何时,这个生态链,或者说是利益链被割裂开了,不再是一家人。应该是从1980年代粮食市场和白酒价格放开,加上酒精酒的暴利驱使,酿酒行业彻底脱离了农业领域。此时的酿酒业完全成了工业化资本的产物,一切为了扩大自身的利益。压低粮食价,抬高产品价,不再让农民共享利益。

粮价和酒价分别达到粮产品两头

粮食价格早已触底。

单说粮食价格,不能说我们的粮食价格过低,实际上还是在比较合理的水平。就说最简单的例子,进口粮食到岸价,全部低于国内粮价。

我们的粮食价格,所谓的“低”,不是低在价格,而是高在生产成本。三大因素:化肥、农药、除草剂;人工、工价、效率比;产量,共同构成了当前状态,价格不低,成本很高,农民忙活下来不挣钱。

白酒价格也到天花板。

当初粮食和酿酒还是利益共享关系时,粮食价格比现在还低,几毛钱一斤,没谁认为价低。当时的白酒价格比粮食高,但高不哪儿去,约等于用来酿造的粮食价格加一倍,体现着成本与毛利对半的市场价值规律。

譬如1980年小麦价格0.174元/斤,散白酒零售价0.30元/斤,毛利基本就是投入的对半,倍数。

粮食和酿酒的利益被割裂后,这个相对关系就不存在了。白酒按照行业蓝图发展,争取到了多倍数获利,最多达到百倍利润。像茅台酒,20几块钱的粮食,卖到2400元。

这样的比价,就显得粮食极不值钱,根本原因就在利益分配,酿酒的利润没粮食的事了。

粮食和酿酒的关系没摆对?

当前粮食还是老价格,块把钱一斤,可是白酒的价格早不是这样,最低也几十块钱。这样的对比,是粮食不值钱,还是白酒价太高?为什么之前没这事?

这个问题,所有的经济学家都能说清楚,可他们都不说,反正他们在酿造行业有买账,可农民不买账,也没那实力去讨得他们支持。其实道理很简单,当前的市场经济模式,应该对社会利益地再分配更为公平。也就是说,在农民和酿酒行业之间,不仅不是利益对立关系,反而应是更合理的共享关系。

但是我们目前还做不到,因为还没搭建起更完善的链接关系,或者说我们的粮食和酿酒本身还不存在必然的依存关系。譬如粮食,酿酒业可以合理分享给粮食生产的一部分利益,像茅台酱酒,当地高粱就卖到8块多1公斤,外地品种还是2块来钱1公斤。这是因为唯有当地高粱,才能酿造出纯正酱香酒,其他地区的高粱就差了风味。

放开也走不动的农村酿酒业

农村酿酒触动了谁的利益。

所以说,粮食和酿酒之间的这种关系,就不存在农民有委屈。特别是在白酒价格和粮食价格悬殊情况下,粮食并没有不公平的价格因素。

归根结底,自己的事情还是要靠自己想办法,粮食的出路在转化,深加工才能提高附加值,以此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

这是个发展大方向,当然本文讨论的是酿酒,还从酿酒找出路,让粮食值钱。

放开后的农村酿酒业。

1月1日,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本)》开始实施,国家不再限制白酒产业。就是说,白酒生产放开了,尤其是农村小作坊。此前的版的《指导目录》,基本完全封杀了农村白酒作坊,原因就一个,为了粮食安全。所谓的粮食安全,说白了就是担心粮食不够吃,不能拿去酿酒。

如今早已不存在这个问题。我国粮食总产量6.58亿吨,足以证明不存在粮食短缺。所以,放开白酒产业其实是还利于民,促使农民用好自己的资源。

那么,怎么提升粮食的附加值,就成为农民的必选题,绕不过去,除非你不想富裕。

粮食转化升值就差捅破这层纸。

农民小作坊的酒,俗称土炮,这些年被打压期间,被市场的一些白酒营销行业,抹了很多的黑灰。焦点问题就是“不安全,不达标,甲醇含量高”。有些方面甚至直接的告诫人们,农村的土炮酒,千万不要喝,有害物质多,喝了有害身体,还不如喝酒精酒。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故意抹黑。农村酿酒,作坊再小,哪怕家庭规模,也不存在酒不达标。道理很简单,粮食酒酿造是传统技术,又经过乡亲们祖祖辈辈喝过来,这个标准早在百姓中间有确立,就是:喝着酒香顺口,喝了口不干,醉酒头不疼。如果酿不到这样,不说达标不达标,根本没人买你的。

农民酿酒的真正障碍,还不是这个谎言,而是市场。这个市场概念,不是卖不出去,是定位。就是说,我酿出的酒,怎么卖,给谁喝,多少钱。长话短说,就是个产品市场化,唯有定位农村市场,口粮酒,几块十几块,最多几十块。根本不要想着大牌子那样,那么贵还卖那么好。当然也不大可能做到很大规模,年产几千几万吨。就立足本地,做好口粮酒。

当乡亲们都喝你的酒,不再买10几块的酒精酒,你就成功了。那时候,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自然有了,因为你一斤粮食不再是一块多钱,而是好几块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