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丝织品文化魅力深远 那么汉代丝织品又有哪些文化内涵?

丝织品文化魅力深远 那么汉代丝织品又有哪些文化内涵?

时间:2023-08-17 06:04:46

相关推荐

丝织品文化魅力深远 那么汉代丝织品又有哪些文化内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纺织的国家,丝织业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的手工业之一,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我们不仅拥有先进的蚕丝技术,而且还制造出了备受世界赞誉的丝织品。

两汉“重农抑商”,以农桑为本,确立了“农桑并举,耕织并重”的国策。汉代拥有丰富的丝织品文化,特别是在对丝织品的崇拜、丝织品服饰的穿着等方面更显突出。与中华民族大文化相同步,汉代的丝织品文化也是持续、丰富多彩并影响深远的。

一、汉代的蚕神信仰

中国首创丝织技术,并在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大推进了古代文明的历史进程。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丝织品的文字记载,汉代对丝织品赋予了多种文化意义。汉代丝织品文化的原始性主要表现在对蚕神的祭祀。

汉代丝织品原始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蚕神的祭祀及膜拜。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们,每天都遭受着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威胁,无法解决衣食温饱问题。偶然间发现蚕能吐丝,他们就把吐出的丝纺织成最原始的衣服,让他们免遭寒冷之苦。于是产生了对蚕的信仰,出现了原始蚕神的祭祀。

在秦以前的史籍中,有很多关于祭祀蚕神的记载,嫘祖是其中之一。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嫘祖是中国古代“五帝”中第一位黄帝的元妃,因为她在生活中给世人传授了养蚕之法,因此被世人尊祀为神,谓之“先蚕”。

此外,汉以前另一个典型的蚕神形象就是蜀王蚕丛,《农政全书》载:“蚕丛都蜀,衣青衣,教民蚕桑”。嫘祖及蚕丛之奉为神,皆为教民蚕桑之术,福泽后世。

汉代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先秦的原始宗教文化,其中就包含对蚕神的祭祀。这主要表现在皇室对蚕神的祭祀上,但祭祀的对象相对先秦时期而言,却稍有改变。

《汉官六种·汉官旧仪》载:“皇后春桑,皆衣青,手采桑,以缫三瓮茧,群臣妾从。春桑生而皇后亲桑,于苑中蚕室,养蚕千薄以上。祠以中牢羊豕......”此为西汉皇后对蚕神祭祀的记载。可以看出,西汉蚕神的祭祀对象已将先秦时期的嫘祖、蚕丛换成了苑窳妇人、寓氏公主。

东汉继承西汉对蚕神祭祀的传统,《后汉书·礼仪志》载:“是月,皇后公卿诸侯夫人蚕。祠先蚕,礼以少牢。”两汉统治数百年的时间内,历朝皇后对蚕神的祭祀其意义等同于皇帝每年的春耕,这也正体现了中国古代“耕织”并重的思想。

二、穿着丝织品是特殊身份地位的象征

汉代对丝织品的消费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这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阶级化的必然体现。同时也是汉代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在丝织品消费上的重要表现,并赋予汉代丝织品文化一定的政治意义。

丝织品服饰不仅质量好,穿着舒适,而且也是社会阶层和地位的象征。史载:“古者必有命然后乃得衣缯丝而乘车马”说明丝织品的消费有特定的人群。西汉前期特别是汉高祖时期重农抑商非常严重,对商人不仅“重税租以困辱之”,而且降低他们的政治地位,其手段之一就是“不得衣丝乘车”。

同样的措施也用在刑徒的身上,光武帝“遣谒者案行,其死罪系囚在戊辰以前,减死罪一等;徒皆弛解钳,衣丝絮。”东汉才允许刑徒可以“衣丝絮”,这就说明在西汉刑徒是不能穿着丝织品的。

又《盐铁论·散不足》载:“夫罗纨文绣者,人君后妃之服也。茧缣练者,婚姻之嘉饰也。是以文缯薄织,不粥于市。”“罗纨文绣”指的是三种不同的丝织品罗、纨及文绣,但这些丝织品只有“人君后妃”才可使用,可见汉代对丝织品的消费存在着明显的等级性。

“缇骑”为汉代丝织品特殊身份象征的一代表。《说文解字》曰:“又緹,帛丹黃色。从糸是聲。”可见缇是一种黄红色或者橘红色的丝织品。汉代京师戍卫军“缇骑”,即骑兵,隶属于执金吾,是京师戍卫军的一种,其成员多出身于富裕家庭,地位较高。

《全后汉文·汉官仪》载:“执金吾,属官府武库令丞,从骑二百人,持戟五百二十人。中兴以来,但专徼循,不预国政。”可见“缇骑”是汉代皇帝出巡时的仪仗队,同时兼拘捕盗贼的任务。

汉代“缇骑”的由来可能也是由于他们身穿缇做的服装。缇本来就是一种较为高级的丝织品,以此来显示“缇骑”在京师戍卫军中的地位,这也是汉代丝织品文化的重要方面。

三、丝织品上的纹饰与绘画寓意美好及寄托追求

汉代丝织品上刺绣的纹饰大致有禽鸟纹、动物纹与云气动物纹三类。这些丝织品上的纹饰有的寄意美好,有的象征长寿,还有的体现勇猛威武。据郭子横《洞冥记》记载,西汉巴蜀地区生产出了带有“云凤”纹饰的锦。尤其是巴蜀地区生产的绣有“穗云式的云气动物纹”锦,体现了汉代丝织品刺绣工艺的高超技艺。

其纹样为带有神话色彩的瑞兽与山状云,并在空白处加绣“万寿如意”等吉祥铭文,整个画面奔放古拙,有一种宏伟气魄。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代自皇室到普通百姓,追求自由富贵、向往神仙的社会风气。因此,丝织品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汉代对服饰的消费方式及需求,对中国古代服饰变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汉代丝织业的繁荣,从当时文人一些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毅《舞赋》曰:“罗衣从风长袖交横”、“纤投俄飞”、“袖如素蜺”,张衡《舞赋》云:“服罗毂之错杂”、“据如飞燕,袖如四雪”。罗是质地轻柔的丝织品常被人称为“云罗雾毂”,舞女们穿上它轻歌曼舞,宛如天仙。

又如《淮南子·说林训》曰:“临淄之女,织纨而思行者,为之悖戾。室有美貌,缯为之纂绎。”两汉文学对丝织品的歌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丝织品的技艺美妙绝伦,也反映出汉代民众较高的审美意识及社会文化水平。

以丝织品为文学题材的作品同样表现在汉赋的其他作品中,汉乐府《陌上桑》云:“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绿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此中将少女的穿着,丝织品的颜色与色彩都展现无遗。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描写刘兰芝:“绣腰懦”、“著我绣夹裙”、“足下跟丝履,头上袱渭光”、“腰若流纵素,耳若明月挡”通过具体细致地描写刘兰芝被婆婆赶走时所穿的服饰,向人们呈现出一位优雅贤惠的中国古代女性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代一般家庭女子的社会生活状况。

丝织品在汉代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丝织品也成为汉代人们生活习俗变迁的一个标志。汉代丝织品的品种和花样不仅满足了人们对服饰审美的一大要求,更成为一种生活时尚。其中一典型代表就是汉代蜀锦的兴起与发展,进而成为汉代上层社会服饰原料来源的主流。

《盐铁论·散不足》曰:“今富者缛绣罗纨,中者素绨冰锦。常民而被后妃之服,亵人而居婚姻之饰。夫纨素之贾倍缣,缣之用倍纨也。”反映出汉代上层社会服饰原料的主流已逐渐变成了丝织品。

又《潜夫论·浮侈》云:“今京师贵戚,衣服、饮食、车舆、文饰、庐舍,皆过王制,僭上甚矣。从奴仆妾,皆服葛子升越,筒中女布,细致绮縠,冰纨锦绣。”对丝织品奢侈消费的生活方式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代生活习俗已从汉初的节俭走向了奢靡。

《淮南子·说林训》曰:“临淄之女,织纨而思行者,为之悖戾。室有美貌,缯为之纂绎。”“临淄之女”以不“织纨”为“悖戾”,可见丝织品在很大程度上对地方生活习俗产生了影响。

汉代高度发达的丝织业,使丝织品的经济属性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彰显。在汉代民众的社会生活中,丝织品作为一种高级的手工业产品,往往体现出汉人的价值观。

汉代文献常可见到以丝织品充当赋税和贡奉、用于赏赐或馈赠。《汉书·王莽传》载:“一切税天下吏民,訾三十取一,缣帛皆输长安。”《汉书·地理志》曰:“荆、河惟豫州……厥土惟壤,……贡漆、枲、絺、纻、棐纤纩,锡贡磬错。”都是直接用丝织品充当赋税和贡奉的记载。

四、总结

丝织业在汉代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汉代丝织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丝织品文化也同样显示出独特的个性。汉代丝织品文化在带有一定宗教性的基础上,蕴含着一定程度的政治及社会文化意蕴。

汉代灿烂的丝织品文化更加显示出中国古代丝织品文化的深远魅力,大汉民族以其博大的胸怀吸收着来自各国的文化养料,使得汉代的丝织品文化更见绚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