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正心 诚意 致知 格物”都是“修身”

“正心 诚意 致知 格物”都是“修身”

时间:2021-10-28 11:51:28

相关推荐

“正心 诚意 致知 格物”都是“修身”

什么是“良知”呢?前文中讲过,就是本能,就是当下,就是一瞬间,就是最应该的。而不是想的,刻意的。“刻意的”和“应该的”就不一样了。什么是“应该的”呢?口渴的时候,面前有水,拿起就喝,这就叫“应该的”。什么又是“刻意的”呢?觉得这个水没味儿,想要喝饮料,这就是“刻意的”。当然,如果面前放的就是饮料,喝饮料就是应该的,不需要另外再去喝水了。

很多人解释,先“格物”,然后通过“格物”就能够“致知”。这样的解释是不对的,它们是一体的。古人也有解释错的时候,很多读书人穷其一生,研究“四书五经”为了干什么呢?为了考试,考取功名。所以说“功名”就把这些人误了,对圣人的话并不理解。不要以为只有现在人会理解错误,古人一定是理解的。其实从古到今,真正理解圣人的话的人,并不多。古人也有搞不清楚的,古人有习气,今人也有,今人有的,古人也有。古人也是捡自己能理解的,去理解,捡自己想理解的,去理解。把它当成有用之学。这叫无用之学。“无用”才是“有用”的,“无用”才能“有用”。真想去“学以致用”的时候,就已经错了,“学”本身就是“用”,“用”本身就是“学”。学问就在“用”当中,“用”中就是真学问。

所以“正心,诚意,致知,格物”都是“修身”。“格物”是“修身”,“致知”是“修身”,“诚意”是“修身”,“正心”也是“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合在一起还是“修身”。返过来说,“修身”也是“正心”也是“诚意”,也是“致知”,也是“格物”,还是“正心,诚意,致知,格物”合在一起。举个例子,你是我心中的你,我是你心中的我,大家是我心中的大家,我又是大家心中的我,你又是他们心中的你,他又是你心中的他,没有任何的隔阂和阻碍,这才是真正的鉴谛。

“修身”做到了,自然就是“齐家”,身修了,家就齐了。“齐家”不只和“修身”产生关系,“齐家”和“格物”产不产生关系呢?一样产生,同步的。那么什么叫“齐家”呢?就是把家里头的关系,处理的很好。有人说:“我每天在家修身,锻炼身体,什么也不做。”这不叫“修身”。因为“修身”和“齐家”是一体的。“修身”就是敦伦尽分,人伦日用。道就在人伦日用之间。比方说,有的人说要做好事,积累功德。其实不用刻意的去积累,在做事情当中,自然就积累了。一个人的言行,可以影响很多人,这也就是西方人说的“蝴蝶效应”。比如说在家庭中,你是丈夫,同时还是子女,还是父亲,只有把各自的角色都做好,那么这个家就安稳了。这样去做是不是刻意呢?用不用刻意去做呢?不用,就是自然的,就是该做的。

生下孩子的时候,为人父母,自然就会对孩子关爱,这不用人去教,动物都知道,人更是如此。只要尽到了父母的责任,做该做的事情,孩子必然就要孝顺父母,父慈必然子孝。“子不孝,父之过”,孩子不孝顺,必然是父母有问题,或者是教育上问题,或者是没大没小,或者是给孩子一种不好的成长环境。因为这个关系是双方的,“夫唱妇随”也是这个道理。所以所有的关系都是和别人产生的关系,但是要做都是从自己身上去做。

把自己该做的每件事情都做好了,那就很了不起了,会影响很多人。那不就是“齐家”嘛?“修身”就是“齐家”,“齐家”就是在“治国”,“齐家”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是“治国”了。在家庭当中是这样,在社会当中也是这样。每个人在社会当中,有不同的角色。比如说,某个人是单位的员工,同时可能还是另些人的领导,还是某些人的下级。那么要做的是把当下的工作做好,而并不是当员工的时候想的是老板的事,当老板的时候操员工的心,就都不对了,就是做好现在。一个员工只要做好现在该做的事情,就有机会去成为领导;一个小的领导者,把现在的角色做得很好,就可能成为更大的领导。完全取决于自己如何去做。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就是做好现在该做的事情,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解决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做好当下,推而广之,就是治国。

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治国”和“做饭”本身就是一回事。道理是一样的,但是真不那么容易,那个对自身的要求是很高的。这段话非常的重要,但是很多人胡乱解释,先“格物”再“致知”再“诚意”再“正心”……到究竟也说不清楚该怎么“格物”。其实它们是没有顺序的,“格物”就是“致知”,只有明白了“致知”“诚意”“正心”,才能够做到真正的“格物”,否则都是假“格物”。

上一段“修身”是核心。下一段“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人们经常说的一个词叫“本末倒置”。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这个本是什么呢?“本”就是修身,前文中已经讲到了,“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就是本。也就是说,内圣也好,外王也罢,都没有区别,但是能做的是“修身”。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也就是说要重视,该重视的。所谓“厚”“薄”也是相对的。那么谁最重要呢?还是“修身”最重要。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这就是根本。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阎子龙讲丹道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