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荐书 | 《古诗词遇见中国地理》

荐书 | 《古诗词遇见中国地理》

时间:2020-08-12 10:14:31

相关推荐

荐书 | 《古诗词遇见中国地理》

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一股诗词热潮,在这股热潮影响下,古诗词的现代解读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图书市场的热点选题。

目前,深受诗词爱好者乃至广大民众喜爱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正在热播。节目中“身临其境”环节,点评嘉宾置身现场,结合时空情境,提出相应问题,为观众呈现出祖国的壮丽景色与广袤大地上的文化激荡。从四川九寨沟到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从甘肃酒泉的胡杨林到安徽黄山云海之巅,在节目中诗词与胜景总是相辅相成,风光与诗情交相辉映……作为诗词爱好者的您,是否还有些意犹未尽?没关系,让我们一起跟随“大诗兄”杨金志的《古诗词遇见中国地理》品读“诗和远方”,纵览祖国河山,品味诗意人生。

【作者】杨金志【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日期】1月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积淀

在中国文化中,“诗和远方”从来都不是割裂的。没有“远方”的诗歌,往往苍白无力、空洞无物;没有诗歌的“远方”,则显得直白、缺乏吸引力。当我们站在黄河壶口瀑布前,总会吟诵起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到长江三峡,也会联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如此多的远方,如此多的诗歌,如何用一本书册细细梳理,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将诗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地图,成了承载这一时空信息的有效载体。

中国地图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古诗词遇见中国地理》,从地理的视角出发,用地图诠释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从故事传说到诗词文化,从地理概貌到人文景观,全面解读古诗词中出现的地理知识,以及诗词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历史积淀。

全书共分七章,黄河、长江、大地、大海、名山、名城、名楼、名城,以一幅幅独具特色的手绘地图为引子,带领读者开启地图上的诗词之旅。从源头开始,顺流而下,讲述与黄河相关的诗词,解读诗人经历;从东北大地出发,漫游塞上草原、河西走廊、天山南北,直到青藏高原,品读华夏大地,细数诗人历程;自北向南,尽观沧海,遍历宝岛,沿着海岸线显现祖国海上风光,叙述诗人情怀。从三山五岳到秦岭峨眉,观群山之巍峨;从长安洛阳到金陵成都,品古城之壮丽。过华清宫、登鹳雀楼,游杜甫草堂、赏凤凰台,100篇(组)古典诗词,内容涵盖诗经、乐府、唐诗、宋词,将地理知识与诗词赏析融会贯通,将锦绣河山与诗人故事一一并举,娓娓道来。

在体例结构上,除了诗词全文,分别由“注释”“诗人卡片”“地理卡片”“大诗兄说”四个板块构成。其中,“地理卡片”对诗词中出现的地名,以及该地的地理概貌、历史演变、文化遗迹等进行说明和阐释;“大诗兄说”则是作者对古典诗词的现代阐释和诗意解读的重要板块。有趣的是,该书还以动画形式立体呈现,形成有趣的多元阅读体验。书中每个章节前都有一个二维码,读者扫描之后,手机上就会呈现一段精美的动画视频。

以地理坐标串起古诗词地图

“古典诗词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地理的联系非常紧密。诗词作者所在的地理位置、诗词作品创作的地理区域,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都应视为诗词本身重要的组成部分。”学者单之蔷评价,《古诗词遇见中国地理》在古诗词创意解读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通过这本书,很多诗词爱好者真正理解了潜藏在古典诗词中的一些地理问题。例如,在王昌龄的《从军行》中,“大师兄”讲到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至关重要。守卫河西走廊的“密码”,是以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这“河西四郡”为代表的军事重镇。它们,就是王之涣诗中的“一片孤城万仞山”,王昌龄诗中的“孤城遥望玉门关”。之所以称其为“孤城”,是因为它们都是祁连山融雪流到山脚形成的绿洲。座座“孤城”如同珍珠链,一直延续到走廊西端,便可“遥望玉门关”。

书中的逻辑架构,不是按照单一的时间顺序或诗人分类,而是基于空间顺序和地理景观类型编排,以地理坐标串起古诗词地图,目的是从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角度更好地展示古典诗词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世界。比如中国著名的避暑胜地庐山,其美景催生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隐居的南山很可能是庐山;白居易到了庐山名刹大林寺,发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给读者上了一堂“海拔如何影响植物花期”的科普课;苏东坡来到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颇多哲理……

提到苏轼,作者认为他不仅是文学大家,还是一位“基建达人”——年轻时担任凤翔府判官,修建了喜雨亭;在密州任知州,修葺了超然台;被贬黄州时,修建东坡学堂;任杭州知州时,又主持疏浚西湖,堆筑苏堤。因数度被贬,他与南国风物颇为有缘,在广东惠州、海南儋州见识了荔枝、莲雾、椰子、释迦果、菠萝蜜,增加了作为“资深吃货”的各种“经验值”。

曾有人说,中国人应该建立一种品读诗歌的生活方式。在诗歌的海洋中徜徉,仿佛遥远的记忆被捡拾起来。而从地理视角重新解读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文故事,则更有助于我们立体、直观地感受古典诗词永恒的魅力。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作者:岛晓霞;转自:i自然强国号

原标题:《荐书 | 《古诗词遇见中国地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