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 共同培养技术人才是企业获得经济利益方式

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 共同培养技术人才是企业获得经济利益方式

时间:2023-01-20 11:52:28

相关推荐

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 共同培养技术人才是企业获得经济利益方式

企业服务于高职院校,并为学校提供三个支持首先,为高职院校提供专业的技工教师,从而满足学校的技能教育需求。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技术人才,因此,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型教师能够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

打造出一个高质量的师资团队,技工教师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在技工方面具有更为显著的优势。第一,技工教师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可以在教学中教给学生更加丰富的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二,学校可以把技工教师培养成“双师型”教师,从而充分满足自身教育的需求。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将技工教师当成人力资源储备,可以降低学校培养专业技术教师所需要的成本。其次,提供实训基地与设备,从而满足学生的技能训练需求。在高职院校中,由于缺乏先进的设备,导致实践训练一直无法顺利开展,动手教育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能够为院校提供相应的实训基地与设备,培养技术人才,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此,企业可以提供资金或者设备,也可以安排学生进入一线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让学生能够提前了解今后的工作岗位,强化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高职院校,这都是一个双赢的措施。最后,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从而充分满足高职院校的就业教育需求。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因此,学校需求以就业为现实目标,采取订单式的校企合作模式,这种方式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订单明确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制定出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企业来讲,订单式培养可以帮助自身获得对口人才,可以减少自身在获取人力资源方面所产生的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的人才招聘成本,这对企业发展有积极的意义。校企“订单式”合作模式中,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为了刺激企业提高岗位订单的积极性,高职院校需要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

校企双方利益补偿机制首先,人才的优先聘用机制。对于企业来讲,企业更希望自己的用人计划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技术完全契合,只有这样,企业才可以获得更加对口的专业人才。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企业更加迫切希望学校可以全面把握自身对人才的动态需求变化以及人才的规格等。

当高职院校培养出相应的人才之后,企业希望自身能够具备人才的优先聘用权。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所获得的利益最终表现在人才的聘用方面。构建出一个人才的优先选用机制,充分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从企业层面上来讲,这个是对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利益的补偿。

但是这有一个重要的前提,也就是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一定要是稀缺的或者是高素质的,否则人才的优先聘用机制将毫无价值。其次,财政经费补贴机制。近年来,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在逐步提升,国务院指出,各个地区的人民政府需要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等进行统筹管理,从而为职业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政府在校企合作办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不仅扮演着推动者,还充当着双方利益的协调者,可以更好地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校企合作办学中,最大的问题是资金不足,适当的财政经费补贴可以缓解合作双方的压力,从而避免矛盾产生。对此,政府部门可以将资助资金印制成代金券,并把代金券直接发到符合补助条件的学生手里,这些抵金券可以用于冲抵学费等。

在一定程度上,发放代金券也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消除校企合作中的障碍。最后,学费提成收益制。学校更加倾向于公益,而企业则更加倾向于利益,这也是校企合作中两者合作目的存在的差异之一。虽然利益和公益并不是完全对立起来的,但是利益一直是企业的立足点和落脚点。

企业愿意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共同培养技术人才,这只是企业获得经济利益的一种方式。采用学费提成收益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企业利益,这一机制最大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可以直接获得收益,从而让企业能够直接感受到合作所带来的效益,也就是投资回报率相对较高。

二是推进校企深层次合作,激发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促使双方能够共同发展与进步。综上所述,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导致校企双方合作的动力不足,因此,对校企合作动力机制的研究至关重要。校企都需要认识到合作的价值与意义,并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探索最有效的合作模式,实现校企协同、高效育人的目标。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们仍要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办学路径,从而提升职业教育的育人质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