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西方人的诗和远方《消失的地平线》英文选段朗读+中文解读

西方人的诗和远方《消失的地平线》英文选段朗读+中文解读

时间:2019-01-29 06:46:47

相关推荐

西方人的诗和远方《消失的地平线》英文选段朗读+中文解读

英文节选朗读

Conway went to the balcony and gazed at the dazzling plume of Karakal:

康威走到阳台,凝视着令人目眩的略拉卡尔山:

the moon was riding high in a waveless ocean.

月儿高挂在平静的海洋上方。

It came to him that a dream had dissolved, like all too lovely things,

对他来说,一个梦破灭了,就像所有太过美好的事物一样,

at the first touch of reality. that the whole world’s future,

一接触现实就破灭了。世界的未来,

weighed in the balance against youth and love, would be light as air.

与青春和爱情相比,轻得就像空气一样。

And he knew too, that his mind dwelt in a world of its own, Shangri-La in microcosm,

他也知道,他的心灵深处的那一个世界已经浓缩成为香格里拉,

and that this world also was in peril.

而这个世界也处在危险中。

For even as he nerved himself, he saw the corridors of his imagination twist and strain under impact,

纵使他鼓起勇气,还是看到想象中的回廊在冲击下变得扭曲、紧绷,

the pavilions were toppling, all was about to be in ruins.

凉亭正在倒塌,一切都要成为废墟了。

He was only partly unhappy, but he was infinitely and rather sadly perplexed.

他感到很不愉快,但更多的是无止境的悲伤和困惑。

He did not know whether he had been mad and was now sane, or had been sane for a time and now mad again.

他不清楚是自己以前疯了,现在清醒了, 还是清醒了一段时间,又变疯了。

中文解读分享

之前听过这样一个分享,阅读小说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共情能力?更好的感受和理解别人的情绪以及自己的生活。这个说法背后的道理是因为很多人觉得,读者不经意的就会把自己带入到小说角色中,去体会这些感受,还会把这些感受和自己的故事做比较,或者是想象自己在将来遇到类似的事情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还有科学依据表明 大脑相应的活动区域真的会在这些反应出现的时候更加活跃呢!其实这种共情的现象说到底是因为文学小说本质上是对人类体验的探索,阅读小说可以让我们看到多样的人生还有不同类型的人,这样我们就有更多机会理解不同的人的感受。在现实生活中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突然开始或者突然结束,当看过更多不同的故事,好像呢,也可以更平和的接受自己的故事。

你喜不喜欢阅读小说呢?阅读小说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今天带来的书就是一部对我个人来说,非常精彩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 也是一个关于 诗和远方,一个奇妙美丽的地方,一个让你身心放松,自由漂浮的地方—香格里拉

88年前,作者詹姆斯·希尔顿创造了西方世界的诗和远方。他可能自己也没想到这个故事能在西方世界有如此大的影响,大量的读者前往云南,西藏,缅甸,印度等地去寻找他创造的 这个世外桃源。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把自己在马里兰州的别宫也命名为香格里拉。

其实很多人听到香格里拉,是不是会想到云南或者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陶渊明早用一篇文章就描绘出来的地方,而这个意外的探险故事 写了这么长,大大的满足了我们对世外桃源的猎奇心,一起来感受感受吧。

这本书写于1933年,一战结束,经济大萧条,这样的时代背景完全投射在小说主人公康维身上,我自己也是以他的视角进入故事的,在和大喇嘛的聊天中他提到自己曾经充满激情,经历战争之后变得冷静。他说,“如果你有我的那些经历你就会明白,在人生中有些时候就是什么都不做。”“激情耗尽之后才是智慧的开始。”

简单的来说这确实是一个世外桃源的奇妙历险故事,主人公康维一行四人,莫名其妙的在飞机上被劫持,带到了书里群山之中的香格里拉,它的中心是一个喇嘛庙,由涅槃重生的大喇嘛来管理。那里所有的设备 都很现代化,是经过挑夫运输进来,保持着与时俱进和外部文明的精髓,这里的人生活在非常宁静祥和、节制适度的氛围里。

读完这本书,你可能很难相信,其实詹姆斯·希尔顿本人并没有去过西藏,而是参考地理游记和探险记录以及自己丰富的想象进行创作的。书里的香格里拉可能给中国读者的感受会和实际的西藏不太一样,更像是西方世界人们想象中的西藏。

香格里拉:世外桃源与乌托邦的同义词,最早出现在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1933年创作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原来只是一个虚构的地名,意指带有东方神秘色彩的祥和国度。2001年12月,我国云南的中甸县易名“香格里拉”,这个名字成为了现实。

各种原因,也让这本书特别富有争议,有感觉匪夷所思的,有觉得满心向往的,还有痛斥西方人一厢情愿不切实际的。但无论如何,这本书的阅读过程还是非常有趣的,我自己在不同的时期读过三次,很有哲学的境界,不同的心境和阅历 都会给自己不同的体会,也给我很多 刹那间的宁静心灵和净化思考。

我特别喜欢作者的开放式结尾,原以为康维会留下,但一下就反转的离开了,似乎没有否定也没有相信。故事结尾写道“你觉得他会找到香格里拉吗?“他是一个徘徊于两个世界的漂泊者,并将永远漂泊下去。

书中还写道 “当你历经磨难 痛苦无法自拔时,那样平静柔和充满知识与艺术气息的世界就会成为解脱的一种向往。”但试想一下,书里的香格里拉有个金矿,如果没有这样的物质后盾,如何能保证那里人们的高需求呢?说到底,香格里拉还是一个理想乐园,康维最后的离开也是选择了自己的人生吧。

他想起一句深深地铭刻在记忆中的妙语,一切最美好的事物都将如过往云烟般消逝,而两个世界最终无法和谐共存,一上一下地仅由一根细线维系在半空中,永远不可两者兼得。所以最终很难说他是否可以返回或者找到属于自己的香格里拉。

书中大喇嘛对于时间的描述非常迷人,他说到“在这漫长的宁静之中,你像局外人一样,凝视着落日的余晖,聆听着晚钟敲响,无牵无挂,从生理的享受你会进入一种比较简朴的但又不失满足的境界;将失去情欲和食欲的渴望,但你有所失必有所得,会赢得宁静与深刻、成熟与智慧,还有清晰而神奇的记忆。尤为珍贵的是,莫过于你会赢得时间——这个稀罕而可爱的礼物——你们西方世界在寻求中损失的东西。你将有充沛的时间去阅读,因而再也不必 浮光掠影地速读,分秒必争。”

听上去是不是特别吸引你?但是有一刹那间我也会想,这种适度也似乎有一种让人隐隐害怕的、过分的安宁与平静。漫长的平稳过于沉闷、永恒的宁静不是与死亡几乎相同吗?真的能够平静的面对如此长的时间吗?经过涅槃重生的大喇嘛有时间带来的睿智,时间在这里驻足脚步,但是你无法抉择是热烈情感让人感觉美好,还是宁静绵长更令人渴望?

不过让我更多思考的是故事里的四个主角带来的不同世界观,巴纳德是世俗的,甚至有些丑恶的经济诈骗犯,但他很快适应了这个地方,还在金矿的相关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乐趣;传教士布尔克罗小姐,有着坚定的宗教信仰,她用宗教为生活解释一切,甚至不是为了喜欢但愿意留下来;年轻的马林逊热情、急躁,但十分愿意在现实社会中享受人生热烈的起起伏伏,所以香格里拉在他眼中可能都是虚幻的。最复杂的还是是本书的主角康维,他高智商,曾经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才华横溢,有足够的阅历,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变得迟滞而落魄,他完美的融入了香格里拉,有适度克制,疲惫的心灵得到了莫大的安慰,但最后却从这个奇异的困境中选择了离开。

正如大家所说,香格里拉是西方的桃花源记,如果认真来对比对比,你会发现的确有很多和桃花源记相似的地方,比如都是因为战乱一群人来到一个地方,也有慕名或偶然来寻找的人,找到或者没有找到,这里的人们都恬静安乐。

但是再看看不一样的地方,我个人可能更被香格里拉的故事所吸引和向往,因为他并不是完全与世隔绝,桃花源记是不和外面世界产生交流和往来;而香格里拉是非常愿意和外面的世界保持适度的与时俱进,比如文学,音乐,语言,甚至还有物质上的美国的浴缸,排水系统等等。他们通过山谷里的金矿进行贸易交换,还适度的从外部世界找到适合的人来到香格里拉。另外一个特别的地方是,香格里拉是存在多种宗教而且和平共存的,比如基督教景教,佛教,还有道教,在思想上是比较开放,平和的状态。

还有一个值得提到的是,这是一个长寿和长智的地方,在这里可以进行更长时间,更加深入的知识研究,还有为之后到来的二战保存人类文明的希望。

小说中的两位传奇人物,培劳特和康维,都是热爱学术与艺术的西方知识分子。培劳特曾就读就巴黎的大学,接触了十八世纪末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文明成果。康维毕业于牛津大学。所以基本上可以看到香格里拉的存在不是隐居,还有着更大的智慧和人类文明救赎的时代重任。香格里拉赋予了某种东方神秘主义的色彩。在小说中香格里拉人通过修炼延续了自己的生命。然而,罗澄姑娘还是忍不住爱上了康维年轻的副领事马林逊,三人最终一起离开了。罗澄姑娘在离开香格里拉之后迅速老去,她努力将受伤的康维送到重庆一家医院后死去了。追随康维踪迹的鲁德福后来找到了治疗他的中国大夫,并向他询问罗姑娘的年纪“她年轻吗?”。大夫表情肃然地看了看他,答道:“不,她非常老,比我见过的任何人都要老。”小说到此就戛然而止了,将不同的可能性作为悬念留给了我们。

正是罗澄姑娘的这一小段,让我从沉重的失落感中走出来,消失的地平线,消失的不是香格里拉,我们的精神乐园还在,许多我们内心的渴望,我们曾经的梦想,一直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内心的最深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