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苗族“独竹漂”传统体育文化探源

苗族“独竹漂”传统体育文化探源

时间:2020-03-02 06:10:06

相关推荐

苗族“独竹漂”传统体育文化探源

【编者按】苗族“独竹漂”这一项传统体育项目,现在已经不仅仅为苗族人民所喜爱,在,入选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竞赛项目,则不仅仅只是流行于苗族群众中的体育运动,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甚至也广为外国人所知。

不过其起源却越发模糊。今年5月上榜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很多人咨询苗学书院公众号“独竹漂”活动的起源,我们想到现在“独竹漂”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商业价值,网上一些吹嘘模糊,我们无法说明其起源,我们回到早期濒临失传,无人传承时期,比较严谨的论文考据,来为大家了解独竹漂的历史做一个参考。

遵义女孩独竹漂

作者:赵能秀、吴雅彬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苗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竹漂”的历史文化渊源、项目介绍、发展现状等进行研究。并对其健身价值和民族文化价值进行了探究,以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发掘及其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苗族;“独竹漂” ;传统体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苗族,它历史文化悠久,早在四千多年前,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中游以南地区,居住着许多氏族和部落,其中史籍称为“南蛮”的氏族或部落里就包括有苗族先民在内。我国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区。在黔东南和湘鄂川黔的交界地带(以湘西为主),有较大的聚居区。在广西大苗山、滇黔桂和川黔滇交界地带和海南也有小聚居区。其它地方的苗族则与其它各民族杂居。苗族村寨少则几户、十几户,多则百户、千户。居住环境各地差别较大,多为山坡地或较平坦的山脚,也有高寒山区。而在贵州的赤水、遵义等一带由于其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在苗族部落传承、流行着一种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独竹漂”。(其实赤水河下游的四川苗族地区也有流行这个活动

1 “独竹漂” 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文化源渊

(1)贵州赤水等地理自然环境简介。赤水河因当年红军的四次跨越而名闻天下,赤水是当今中国“十大竹乡”之一。赤水,因日照较长,降水丰沛,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8.1℃,年均降雨量1280毫米,相对湿度82%以上,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非常适宜各种植物特别是竹类的生长,是贵州省10个重点林业县(市)之一。1996年被国家林业部首批命名为“中国竹子之乡”。10月再次荣获国家林业部“中国竹子之乡”称号。

据《赤水县志》记载,在清乾隆年间,一位名叫黎理泰的福建人从老家上杭引来三株楠竹,植于赤水。于是赤水人钟爱竹子,更钟情于这片热土。赤水人把这种热爱与黎理泰的这种精神结合,一代又一代地承传着赤水竹文化的历史。竹中之秀---楠竹、毛竹等客居赤水数百年,生生不息地广布于赤水河两岸的丘陵山区,散居赤水河两岸的竹农,长期生产生活在漫山的竹海中,居、食、住、行都与竹子结缘。他们在集运毛竹扎竹排的过程中,练就了“独竹漂”这门独特技艺,以后逐渐转化成每年端午节与龙舟赛齐名的表演项目。

(2)“独竹漂”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起源。①劳动起源说。“独竹漂”,是赤水河流域苗族同胞独具特色的,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种运动,源于当地苗族同胞水上交通运输的一种方式,居住于赤水河两岸的竹农,由于当地盛产楠竹、毛竹,砍伐后运输便成了问题。于是,他们就把砍下的竹子投入赤水河,借助水力漂流而下,追赶飘散的竹。勇敢的放漂者,需要在漂浮的独根竹上跳来跳去,久而久之他们在长期集运竹扎竹排的过程中练就独特技艺,作为一种劳动技能已经有100多年历史。②生活起源说。贵州省的赤水市河流众多,胜产楠竹、毛竹,素有“竹海”之称。过去,当地的人们为出行方便,就伐来竹子,将直径比较粗的楠竹制成4至5米长的独竹舟,再手持一根比较细的竹子在水中划行。当地人将这种活动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独竹漂”。关于“独竹漂”的起源,笔者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后得到的两种答案,但前者在文献资料的记载上比较多。

2 “独竹漂”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介绍及其发展现状

(1)“独竹漂”运动项目介绍。“独竹漂”训练和表演所用的竹子,是生长在林海深处的楠竹或毛竹,大头直径在18厘米至20厘米左右,而且必须无扭曲,其浮力足以承载一个人的重量。这种大楠竹或毛竹要在林海的深处,水土丰茂的阳坡上才能选到,大的直径可达20厘米左右,高度10多米。用作独竹漂时,截取8米左右的长度,无需任何加工,自然风干20多天。划行用的划竿则选用直径约5厘米,长约4米匀称笔直的班竹或水竹,独竹漂手上竿后就靠这根划竿前行倒退,平衡转向。

运动员训练和表演时,将分别赤着脚,手执一根细竹竿各上一条“舟”,然后以这根细竹竿为“桨”,表演乘风破浪、倒退、转身、绕弯、换竿等绝技。“独竹漂”看上去很“悬”,人的双足横踩在窄窄的一根竹子上,控制着脚底的“小舟”不让它在水面滚动。靠手持的细竹滑动来前进、后退、拐弯等,难度很大。而生活在赤水河两岸的竹农在长期和竹打交道的过程中,练就了“独竹漂”这门独特的技艺。进行这项运动的人需要有很好的水性,还要有很好的平衡感、腰腹力及其长时间的苦练。一个“独竹漂”滑得好的人,在水面上可以畅快地疾行,颇有“乘风破浪”的意味。当地苗族同胞,将“独竹漂”当作民族文化活动保留和发扬了下来。

“独竹漂”表演者入水和归岸都能独立操作完成,根本不需要任何外力的协助。单人表演分为前划、后划、单腿划、弓步划等,组队表演有横排编队、竖排编队、雁字编队,技巧表演有双人互换独竹舟、单人换舟、跳越水中障碍、前翘、后翘等。“独竹漂”对表演者的身体平衡性、灵活性和水性等,都有很高的要求。“独竹漂”表演赛分单人、双人和团队表演多种。单人双人表演注重个人技巧,比正划、倒划、转身、绕弯、滑行、换竿等技巧;团队表演则看重队形以及队列的整齐和有规律的变换,动作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竞速赛主要是比速度和耐力,有短距离的横渡赛和长距离的顺流漂。横渡赛400米左右,以触岸先后排名次。一声炮响,几十漂手踏水趟浪飞向彼岸,场面令人振奋。顺流赛1000米左右,以时间多少计算名次。其时满江飞人,如神兵穿行水上,场景蔚为壮观。

(2)“独竹漂”运动发展现状。赤水独竹漂1998年首次在全省第四届少数民族民运会上崭露头角,并获得银奖;获1999年全国第六届民运获金奖;2000年,赤水独竹漂表演团在赤水河6000米顺流赛中还创下了长距离独竹漂的吉尼斯纪录。2002年全省第五届民运会金奖;获遵义市独竹漂大奖赛表演奖。目前,这一深受群众喜爱的项目已经在赤水、遵义市及全省推广普及开来。以来,独竹漂已经成为遵义市独具地方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后来,就发展成为一种群众性体育活动。每逢端午节,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都会进行水上表演和比赛。独竹漂有很强的体育性、观赏性和娱乐性,既可以进行技艺表演,还可以进行竞速比赛。为了在群众中推广这项集体育性、观赏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运动,遵义市旅游部门在文化广场旁设了一个“独竹漂”培训点,免费为市区身体条件好、会游泳、平衡能力强的中老年人进行培训。

,已有40多名符合条件的中老年人参加了这项运动。为促进“独竹漂”的普及推广,贵州省还制订了首个“独竹漂”竞赛规则,并在此次比赛中应用。有关部门正在努力,争取让“独竹漂”成为20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竞赛项目。贵州省体育局、省民委组织省内有关专家,经半年多的挖掘、整理、编写,现已制定了《独竹漂竞赛规则》(试行),并积极向国家民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进行申报。

6月18日在遵义举行了贵州省首届“独竹漂”大奖赛,着手培养一批少儿选手。当天,来自贵阳、遵义、黔南和黔东南的7只代表队65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在遵义湘江河一展“独竹漂”的风采。此次比赛分别进行男子组、女子组60米、100米速划比赛;男子组、女子组混合4×100米接力赛。

“独竹漂”这一活动在世界水上运动中是惟一的运动者足踏单根竹子在水上滑行的项目,其魅力和影响力在逐步显现,引起海内外更多人士关注,有关部门现已着手申报吉尼斯世界记录。“独竹漂”的表演总能吸引大批的观众驻足观看。现在,当地又增加了水上“独竹漂”婚礼表演和一字坐杆漂等新内容。8月份,当地组建了女子独漂队。由于队中90%以上都为妇女,被冠以“巾帼第一漂”之美名。她们请来了教练,在湘江河岸边,搭起房子做训练营,女子独漂队成为了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

3 “独竹漂”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文化价值

这项运动很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能锻炼人们水上的平衡机能和运动能力。如今这一项高难度的体育健身运动已在贵州遵义蓬勃兴起。

“独竹漂”是一项具有健身特点的水上体育技能项目,有很强的体育性、观赏性和娱乐性,既可以进行技艺表演,也可以进行竞速比赛。练习它不但能锻炼人们水上的平衡机能、运动能力,还能激发人们征服自然的拼搏精神和勇气。其作为一种独特的融民族传统体育、娱乐、表演和竞技于一体的项目,现在“独竹漂”已融入当地传统节日端午节及其它文化庆典节日之中,已是当地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向世人展示了此项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魅力。

在“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季节,湘江河边还有很多人穿着羽绒服。但是“独竹漂”训练队的队员们早已到达这里,换好衣服,踩上了水面漂浮着的楠竹。她们手持细竹,在水中滑行。虽已立春,但河水依然冰冷刺骨。岸上的教练,用电喇叭不停地喊话,指示受训者漂流的方向和要做的动作。这些表演者,有的马步站立,有的双腿劈成一字形坐在竹子上。精湛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各族人民也曾是中国的人文初主,古老前人;悠久的历史造就了贵州人民不忘历史,不满现状,富于反抗,相互学习,团结奋斗,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民族精神。在这种精神特征下,贵州各族人民在与“野兽争生活”的艰苦环境中孕育出来的民族传统体育,反映了民族精神特性。处于极度贫困状态下的贵州各族人民,不可能给后人留下更多的物质财富,只有通过民族体育活动,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传下去。

“独竹漂”这项民族传统体育奇葩真正体现了贵州苗族人民积极拼搏、奋发向上、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如今也成为了各民族共同喜爱、传承的项目。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